|
|
在2010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LED照明成為代表們的熱議焦點,中國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指出,2010年將加快節能減排技術和產品推廣,繼續實施節能產品的惠民工程。同時,將繼續以政府高額補貼方式再推廣1.5億盞節能燈,以此取代耗電量大的白熾燈,預估最少可帶動約140億元人民幣的商機。
由勵展博覽集團舉辦的2010上海國際新光源&新能源展覽會(Green Lighting Shanghai)將於4月20日-22日在上海光大會展中心舉行,為期三天的展會將全面呈現從上游外延材料生長與晶元製備、中游器件與模塊封裝及下游照明與顯示集成應用的產業鏈,為蓬勃發展中的新光源新能源照明製造業打造獨一無二的商務平台。由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同期舉行的論壇將傳達最全面的行業咨詢,分享最前沿的行業知識,發布最新穎的交易需求,創造更多的商業機會。
勵展博覽集團華東區副總裁李雅儀女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可持續的低碳和綠色經濟,將是未來世界發展的大勢所趨,這無疑對LED照明等節能環保、新能源及新光源產業的發展帶來巨大機遇,同時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將為業界提供一個真正資源對接的窗口。
關鍵詞一:趨勢——綠色節能以LED為核心
近年來,歐美和日韓等國家紛紛提出綠色節能計劃,將在今後幾年中逐步淘汰白熾燈。目前,中國發改委也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全球環境基金(GEF)合作,共同發展“中國逐步淘汰白熾燈、加快推廣節能燈”項目,作為白熾燈替代品的節能照明產品市場正在迎來快速增長的歷史發展機遇,而中國的地鐵、列車、大型超市中也逐漸開始啟用LED照明。
在剛剛結束的2010全國兩會會上,在談到科技世博時,中國政協副主席萬鋼表示,世博會上高效節能景觀裝飾和照明80%以上採用LED,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LED的集中產區。南京工業大學能源學院院長張紅代表也表示,從新能源產業的發展現狀看,要儘快從“製造大國”向“使用大國”轉變,要堅持節約優先的原則,更要加強技術研發,通過科技進步降低新能源的使用成本,“為我所用”才能真正推動產業健康持續發展。
承載著厚望的中國新光源與新能源照明產業正面臨著巨大的市場機遇,行業迫切需要一個權威性、專業性的全方位產業平台,與潛在客戶、合作夥伴、政府工作人員進行深入交流,學習創新技術,了解行業趨勢。作為“2010上海國際新光源&新能源照明展覽會暨論壇”的主辦方之一,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副秘書長阮軍先生表示:作為新一代光源與顯示技術的革命性變革,半導體照明是具有高成長性、高帶動性的新興戰略性產業,蘊藏著巨大的技術創新空間,更是發展低碳經濟、實現節能減排的重要途徑,新光源與新能源照明的發展是大勢所趨。
關鍵詞二: 問題——成本、效率及知識產權是三大主要問題
按照業內人士的說法,中國LED照明技術日趨成熟,已經基本能夠滿足日常生產生活照明的需求。但LED照明產品要得到大規模推廣和應用必須要解決的三大問題,一是成本,二是發光效率,三是知識產權。特別是知識產權問題,由於LED主流技術的核心專利已被國際巨頭壟斷並交叉授權,專利已成為全球競爭的焦點。
在向低碳經濟進軍的今天,新光源與新能源照明產業的發展如何上速度、上高度?2010年上海世博會照明工程有哪些創新設計與應用?“十城萬盞”LED應用試點示範城市建設工作和照亮非洲項目有哪些新進展……針對這些業界關注的熱點領域、焦點問題,同期論壇將開闢兩場大會、五個峰會,以“新”字為主線,安排近百位來自海內外行業組織、院校和研發單位的專家、學者登台演講,包括國際知名公司在內的一批企業高管們將與參會代表圍繞新能源照明的應用、新光源與交通運輸照明的變革、專業照明設計與智能控制系統解決方案、新光源顯示的發展等系列主題展開討論,分享最新的研發進展和對於未來主流技術及應用發展的看法,而飛利浦、歐司朗等行業領軍企業領袖也將在現場做精彩演講,為行業發展答疑解惑。
關鍵詞三: 政策——強化支持與加大投入並行
2009年4月,科技部正式發189號文,在上海、成都、天津等21個城市開展半導體照明應用工程(簡稱“十城萬盞”)試點工作。大規模更換LED路燈計劃和LED路燈重大科技專項示範工程向世人宣布LED照明由傳統景觀照明走向道路照明,並順利走向規模化使用。
2009年11月3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向首都科技界發表了題為《讓科技引領中國可持續發展》的講話,強調要高度重視和發展新能源、節能環保、信息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時,發改委也將新能源列在未來大力發展產業的首要位置,在新能源、信息網路等領域選擇具備突破條件的關鍵技術作為主攻方向,強化政策支持,加大財政投入。
根據發改委等六部委聯合發布的《半導體照明節能產業發展意見》文件,到2015年,半導體照明節能產業產值年均增長率在30%左右;產品市場佔有率逐年提高,功能性照明達到20%左右,液晶背光源達到50%以上,景觀裝飾等產品市場佔有率達到70%以上;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大型MOCVD裝備、關鍵原材料以及70%以上的晶元實現國產化,上游晶元規模化生產企業3-5家;產業集中度顯著提高,擁有自主品牌、較大市場影響力的骨幹龍頭企業10家左右;初步建立半導體照明標準體系;實現年節電400億千瓦時,相當於年減排二氧化碳4000萬噸。
2010年中國兩會代表發言中,揚州市委書記王燕文代表直陳:“建議國務院有關部門抓緊制定逐步淘汰白熾燈、加快推廣節能燈行動計劃,可以先從公共事業方面推進,規定凡政府投資項目招標採購照明產品的,並將財政補貼範圍從過去的普通節能燈儘快拓展到半導體照明領域,以政策推動新產品擴大市場應用。”擴大應用,靠市場終端拉動產業。新的產業,好的產品,關鍵要擴大應用,這是兩會代表們在討論中形成的共識。
越來越多的政府機構開始關注中國半導體照明產業。作為中國地區最重要的半導體照明行業盛會之一,2010上海國際新光源&新能源照明展覽會暨論壇得到了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工會、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世界銀行集團/國際金融公司、氣候組織、中國照明學會新能源照明專業委員會、中國照明電器協會半導體照明專業委員會、上海市光電子行業協會等多家海內外知名組織、機構和公司的支持與協作,聯袂為行業共同奉獻一場令人矚目的盛宴。
關鍵詞四:技術——海內外廠商同台共技
在我國,以LED為核心的新能源、新光源照明產業正在加速發展,其動力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政府政策的支持和推動逐漸增強,二是企業看重這一市場機遇加大投入。而行業內專業、高端展會的誕生,更是推波助瀾地將LED照明產業推上新的發展高度。2010上海國際新光源&新能源照明展覽會暨論壇受到了PHILIPS、OSRAM、ASTRI、AIXTRON、CREE、上海三思、藍寶光電、遠方光電等半導體照明領域知名企業的高度重視,並紛紛參與其中,在反映整個新光源與新能源照明行業的最新發展趨勢、狀態及問題所在的同時,更將集中展示技術、產品及應用。
近年來,LED技術進步和產業提升得到了迅猛發展,LED外延、晶元、封裝、驅動電路以及顯示應用、照明控制等相關技術的發展非常快,產品性價比提升明顯,這給LED照明從可能變為現實帶來無限的希望。目前,我國LED產業與國際一流水平相比差距並不大,而且中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單元技術已經顯現,中國在LED外延材料、晶元製造、器件封裝、熒光粉等方面均已顯現具有自主技術產權的單元技術,部分核心技術具有原創性,為中國LED產業做大做強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五:產品——追求超越的角逐
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及自主知識產權開發是照明產品發展的三大主題,在此次新光源&新能源照明展覽會暨論壇現場,將有眾多專利性、前瞻性的技術產品登台亮相,集中展示國內外廠商在新光源製備、新光源及照明材料/器件/技術、新光源及節能照明產品、照明電器、新能源照明系統、新光源顯示等產品及應用等領域,而現場同期所舉辦的產品專題討論會,將演繹和探討眾多新光源新能源領域的最新產品、技術及未來發展趨勢。
飛利浦照明作為行業代表將在現場推出LED解決方案系列(如MasterLED)以替代鹵素燈、白熾燈和節能燈,在一些裝飾起主導作用的區域,LED比傳統霓虹燈更小、亮度更高、壽命更長、維護費用更少,而且可以在低電壓下就能運行;此外飛利浦還針對商業領域以及家居照明領域帶來了基於LED照明技術的AmbiScene情景照明系統和一系列造型別緻色彩豐富的家用LED燈具。
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的 LED團隊始終致力於下世代半導體照明及顯示應用的技術的開發,並提供解決方案,包含功率級LED晶元、高效能及功能性LED器件、新型燈具、LED顯示技術及新型控制系統。藉由整合所開發之平台技術,應科院可提供多樣化技術及產品方案予產業界。
克服了傳統結構散熱、二次配光設計問題,上海三思工程有限公司推出的LED路燈、隧道燈採用自主專利的獨特配光設計軟體和散熱技術,使得燈具體積減小、重量減輕並能獲得更好的散熱效果,提高了LED燈具壽命和發光效率。數碼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CTT微波捷能離子燈具是下一代照明系統,燈具光效可輕易達到93%,是大功率照明系統中的理想光源。
比亞迪照明致力於LED照明產品的研發與生產,提供專業應用解決方案,將在現場全面演繹高效節能、壽命長、全生命周期使用成本低、綠色環保這些特徵,體現比亞迪照明始終為使用者考慮的專業設計理念。針對酒店照明,可塑性極佳的光源保障美學設計要求;針對辦公照明,讓企業員工靈活穿梭在透亮舒適的辦公環境中;針對道路照明,提供綠色高效的太陽能LED路燈全套解決方案。此外,比亞迪還為工業照明,汽車照明等提供產品及解決方案。
在綠色照明蓬勃發展之時,機遇與挑戰將是眾多海內外廠商及整個行業共同面對的課題。Green Lighting Shanghai 2010將通過新光源新能源照明技術及設備上下游產業鏈的集中展示,焦點熱點問題的共同探討,為行業溝通與展示提供極佳機會,同時指引行業發展方向及未來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