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LED照明行業形勢雖好 可是困境依然不少

縱觀2011年,在金融危機的陰影下,隨著歐債危機、美國等多國信用評級被調降、新興市場國家通貨膨脹加劇,國際環境面臨新的不確定性和複雜性。同時,國家把控制物價上漲擺在經濟工作的首位,在此要求下,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加息、住房限購、人民幣升值等一系列措施接踵而至,不少中小企業面臨資金、市場萎縮、產品去庫存化的壓力。作為新興產業的LED照明行業,既受全球大環境的影響,也有其行業特殊性。

國際:歐債危機擴散全球經濟再平衡

全球三大評級機構下調希臘主權評級,希臘的債務危機隨即愈演愈烈,也打開了歐債危機的潘朵拉盒子。隨後,危機蔓延到比利時、愛爾蘭、葡萄牙、西班牙、義大利等多國,而歐元區的台柱法國和德國的主權債務也遇到了挑戰,債務危機開始從歐元區週邊國家向核心國家蔓延,甚至有分析家預言歐元區將解散,全球經濟籠罩在歐債陰影之下。

其實,歐債危機背後摻雜著更深層次的較量,那就是美國與歐洲正在展開一場貨幣主導權與債務資源的大戰。事實上,美國依然延續其金融貨幣霸權所賦予的“結構性權力”。而自從歐元誕生之日起,歐元就作為全球最有力的潛在競爭對手,全面挑戰美元霸權體系。於是,美國評級機構不斷調低希臘、愛爾蘭、比利時的主權信用評級,輪番對歐債危機製造動盪,大舉做空歐元,美元利用“避險屬性”和階段性強勢,使資本大量回流美國本土,而美國成了這場危機的贏家,包括美國國債、美股及其它機構債券在內的美元資產大受追捧。

歐債危機對中國的影響從目前來看是短期的和有限的。主要的影響有以下兩個方面。首先是對出口的衝擊,危機導致歐元區國家經濟增長下降。歐盟又是中國最大的出口市場,其目前占中國出口市場的比重約在18%至21%之間,所以如果來自歐盟外需下降,貿易保護主義將抬頭,出口形勢將不樂觀。其次,歐債危機導致全球避險情緒加重,資金紛紛回流美元,中國面臨短期資本由流入變為流出,投資放緩,經濟增長受到一定影響;而如果人民幣繼續升值,或者中國再出臺刺激政策,又會導致更多短期資本流入,給大陸通貨膨脹和資產價格造成更大的壓力。

大陸:緊縮政策、經濟環境讓市場趨冷

2011年,CPI一直在高位運行,年底才逐漸回落。物價上漲影響了人們的生活,也刺痛了總理的心,政府連續出臺貨幣緊縮政策,促使流動性枯竭,經濟增長速度放緩,中小企業融資成本急劇上升。

2011年1月26日,新國八條出世,中央政府確定了八大樓市調控政策。其中明確提出對擁有多套房產的購房人實行禁購,全國40多個城市也先後出臺了商品房限購措施等。在政策大張旗鼓的調控下,進入11月後的房市終於出現房價拐點。統計局公佈的資料顯示,10月份70個大中城市房價平均環比下降0.14%,2011年以來首次出現環比下降。一些城市出現退房潮。統計局資料顯示,11月國房景氣指數創下28個月新低,僅為99.87,接近2008年10月全球金融危機時候的99.68的數值。這一系列緊鑼密鼓的調控政策,讓曾經暴利的房地產業一夜入秋。而與房地產相關聯的LED照明產業,也受到“連挫”,景氣度不再。

受通貨膨脹的影響,勞動力成本、物流成本的上漲也深深地困擾著企業的發展,生產成本直接增加兩至三成。

雖然LED企業成本大幅增加,但由於經濟環境不景氣、行業競爭激烈,絕大部分企業的產品難言漲價,為了維持工廠的正常開工,只能承受利潤漸薄的事實。

LED照明:風景獨好 困境也不少

作為新興產業的LED照明行業,在這種複雜的經濟狀況下表現如何呢?

去年,號稱“全球照明第一展”的廣州光亞展在廣州會展中心舉行,從火爆的展位元銷售、琳琅滿目的產品、摩肩接踵的參觀人員來看,LED照明產業絲毫不受影響,依然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借此機會,筆者也與眾多廠商及行業專家進行了交流,總體感覺是:LED照明行業風景獨好,但困境也不少。

LED照明行業風景獨好,主要體現在燈具燈飾行業和LED大企業。如隆達垂直整合經營模式奏效,打入國際大廠供應鏈,因此成功彌補在背光市場業績的疲弱。光寶表示已與六家照明廠簽訂策略聯盟合約,未來將會供應LED照明光源、LED照明模組,加上常州晶品光電也已於2011年9月正式投產。今後五年,中國LED照明市場規模可達76億美元,由於中國擁有完整的照明生產基地與供應鏈,加上內需市場潛力,許多廠商看好中國LED照明市場的發展性,加速佈局,包括晶電與陽光照明(600261,股吧)及雷士照明合作,億光攜手上海亞明,璨圓與雷士照明合作。

還有照明品牌大廠飛利浦於日前宣佈在成都建立LED燈具廠,也是飛利浦在中國第二個大型投資。除此之外,LED廠商如光寶、隆達也積極打入國際大廠供應鏈。各家目標皆在持續拉升照明產品營收比重,加緊練兵、以冀提早佈局照明市場。

最近,宏觀調控政策出現了微調的跡象,但房地產調控繼續深入。相信不少中小LED照明企業面對已經到來的2012心懷忐忑,人民幣升值、用工及材料成本上升、融資難、政府調控政策等一項項都在他們的心頭掂量。而更多的國際品牌和第一梯隊企業則依靠技術、管道、品牌等優勢,在上市、兼併收購等運作下不斷做大做強,體現恒者恒大的現象。

RSS RSS     print 列印     mail 分享     announcements 線上投稿        
【免責聲明】
1、「LEDinside」包含的內容和資訊是根據公開資料分析和演釋,該公開資料,屬可靠之來源搜集,但這些分析和資訊並未經獨立核實。本網站有權但無此義務,改善或更正在本網站的任何部分之錯誤或疏失。
2、任何在「LEDinside」上出現的資訊(包括但不限於公司資料、資訊、研究報告、產品價格等),力求但不保證資料的準確性,均只作為參考,您須對您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如有錯漏,請以各公司官方網站公佈為準。
【版權聲明】
「LEDinside」所刊原創內容之著作權屬於「LEDinside」網站所有,未經本站之同意或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轉載、散佈、引用、變更、播送或出版該內容之全部或局部,亦不得有其他任何違反本站著作權之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