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段時間,泉州光電產業成功研發出可量產的共晶工藝技術,一舉攻克困擾整個行業的大功率LED照明散熱難題。共晶工藝技術專利的取得,也宣告泉州LED產業掌握了目前封裝領域最前沿的技術。
該項技術是一家公司與科研機構合作的成果。值得一提的是,這家LED“新貴”卻是一家玩具企業為拓展企業生存發展空間增項而來。從傳統產業到新興產業的跨越,這不是特例。受用工、人民幣升值、貿易保護等影響,近幾年泉州不少玩具、鞋服等傳統企業紛紛涉足新能源領域。
該企業負責人林積鎖有兩個身份,一個是泉州億日光電掌門人,還有一個是泉州錦信玩具公司董事長。跨入LED領域,從傳統產業向新興產業進軍,林積鎖並非一時興起。他于去年正式轉入新興的LED燈具行業。另一家小有起色的光電企業——中策光電,也是由一鞋企跨行而來。
新技術使散熱效果提高5—10倍
“與傳統製造業不同,LED作為高新技術行業,一方面需要技術支持,另一方面具體方向的選擇也很重要。”泉州LED產業聯盟相關負責人直言。
林積鎖從2008年便開始與廣東工業大學教授、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研究院教授何永基對接,共同開發LED共晶封裝應用技術。
“經過兩年多時間,成功研發出LHL共晶製程及封裝設備,它能使晶元散熱效果顯著提高,是普通固晶技術的5—10倍。”何永基教授稱。
“LED燈的壽命直接和結溫有關,散熱不好結溫就高,壽命就短,結溫不但影響其壽命,也會影響短時間的發光效率。採用共晶工藝的大功率LED器件可以滿足更加嚴酷的使用環境要求,在商用照明、戶外照明、工廠照明等領域都有廣闊的應用空間。”何永基教授稱。而據了解,共晶技術此前一直被Cree、Lumileds、Osram等國外LED知名企業所掌握,該項突破打破了這一格局。
上下游企業抱團發展是方向
在位於台商投資區凱林路的億日光電廠區里,看到,通過一台自動化共晶機械設備,一片片基板通過槽口自動送入,只需要輕點兩三下,一塊LED光源便形成。“以10瓦的照明燈為例,傳統光源需要由10顆1瓦的仿流明支架組成,而LHL封裝則將10顆1瓦的晶元封裝在單一的基板上,為後續工段節省了材料與人力的組裝成本,大大提高了經濟效益。”指著正在高速運轉的設備,林積鎖給算了一筆賬,這台機器每10秒鐘就能生產一個8瓦的光源,而一台機器每天24小時便能生產8000個8瓦的光源,如果投資6條生產線,一年產值將達到3億多元。
問題在於,大功率晶元依然要從美國進口,成本高。“泉州有上游晶元製造商,中游現在有大功率封裝技術,下游有大量整燈組裝企業,如果本地晶元製造商能夠生產出達到歐美標準的大功率晶元,上下游合作,就可在LED大功率照明市場搶佔先機。”業內人士稱。
事實上,“抱團發展”一直是泉企努力的方向。泉州市LED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潘一鳴介紹,目前聯盟正在進行的一項最重要的工作,便是推動成立企業集團,加強產業內部合作,提高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