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對於生意人和行銷者來說,他們希望任何時候都是旺季,旺季意味著訂單多,自然產生的效益也是比較殷實的。企業有錢賺,員工的腰包鼓起來,這是大家都喜歡看到的事情。但不論任何行業或企業不會有永遠的旺季,也不會有永遠的淡季,很多時候我們承認大環境對一個行業的影響,但這些都是相對的。
成熟的企業能充分掌握市場動態和規律,他們有完善的行銷結構,也有針對淡季的一些預警機制,包括淡季促銷、淡季內部打造、相關體系完善、行銷結構調整等,也許這些措施在淡季不一定帶來大幅訂單,但至少也是面對淡季的一種積極姿態。所謂淡季做勢,旺季做事就是這樣的道理。
當很多人都在抱怨大環境不好的時候,他們是否在以積極的姿態去面對呢?對於逆境,任何哀歎都是無用功,“寒號鳥”就是在哀歎中嗚呼哀哉了。“窮則變,變則通”,這是老祖宗總結出來的一個生活哲理,隨著環境的改變而改變,這本身就是人類進化的一個規律,如果你不求改變,就會被環境所改變,甚至是毀滅,地球上恐龍等物種的滅絕就是這樣的例子。
曾經在一篇文章中談到過,面對“哀鴻片野”的市場環境,求變是一種最好的保全措施。企業都是在求變中得到發展的,特別是在逆市的背景下,那些能轉換、能進取、能思變的企業才得以突圍出來,快速發展開來,這在很多優秀的品牌企業的案例中我們就不難發現這樣的規律。
在淡季裡,很多企業應該多花點時間靜下心來,轉過頭去梳理下企業存詬的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可能包含人力資源、行銷和系統結構等方面,也可能涉及到戰略、發展、產品、客戶群體定位等問題。這些問題在任何企業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只是有的是顯形,有的是隱形罷了。
事實上很多企業談到所謂淡季、旺季都是無稽的,淡季他們沒有很好的去休整,到了旺季忙訂單也無暇顧及一些不好的問題,從而造成企業出現的問題得不到解決,周而復始就形成惡性循環。這樣的企業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很低,如果大環境還好的話,還能分得一杯羹,稍有風吹草動或者“強颱風”,就有可能風雨飄搖,甚至一命嗚呼。
面對風雨,你如果一味的等待就會被風吹亂了頭髮,被雨淋濕了衣裳,你要學會提前預防,這樣在風雨來臨的時候才有應對措施。對於企業來說,在淡季裡最實惠的調整就是行銷,行銷是企業的命脈,也是作為企業運營最能取得突破的戰術體現。
就目前市場環境下,很多企業最應該做的就是在梳理好自身存在的問題的同時,加強行銷結構的調整,在可操作的前提嘗試一些新的行銷管道拓展;其次,就是整合行銷,調動好各方面資源實現資源整合和行銷整合;再則,優化優勢網路建設,做好增值和售後服務;然後就是在行銷手段、手法和促銷上下功夫,爭取更多差異化的行銷內容去打動消費者。
蓄勢而動,任何一次戰役都需要前期的情報收集、資訊處理、可行性論證和推演等,這樣才能保證戰役的勝利。同樣的道理,企業每一次重大調整和大的行銷戰略突破也離不開這樣的前期系統規劃,和可操作性討論。
上半年,很多企業指望光亞展能帶來一個好的改善,多接點訂單,但基本上很多企業是以失望收場。下半年了,你是否指望燈博會或“金九銀十”去好好發下力,取得一定的突破呢?所謂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我們對事情抱有一定的期望是應該的,但期望不是等待,是需要能動去爭取,蓄勢而發,去為了心中的期望去做些什麼。
淡季裡你該做點什麼呢? 這樣的問句希望大多數企業都應該好好的問下自己,不論老闆、職業經理人或企業高管,這樣的問題都是他們需要思索的話題。
在很多企業裡,出現問題更多的可能是管道梗塞和內部管控失衡、流程或系統不暢等相關問題,拋開所謂的大而化思維,這些問題應該都屬於局部管理組織學範疇的問題,解決好這些問題,企業的發展才能輕裝上陣,少了一些包袱和負累。
古語講:“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不論企業、組織、機構或個人,這樣的道理都適用,一個舒活的身體才能使自己充滿活力,一個健康和運轉正常的企業才能取得好的發展,贏得市場,也贏得昌盛發展。
來源:光電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