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隨著雷士照明大股東、德豪潤達董事長王冬雷獲任雷士董事長,以及今年1月雷士創始人吳長江重任雷士CEO,雷士「吳王配」正式登場。揮別了去年內鬥的陰影,如今兩個男人共同執掌雷士,王冬雷和吳長江究竟誰才是雷士的「男一號」呢?
「難兄難弟」
德豪潤達與雷士的資本合作,被視為「抱團取暖」
2012年12月,德豪潤達斥資16.5億港元,收購雷士20.05%股權,成為雷士第一大股東。其中,吳長江將11.8%的雷士股權轉讓給德豪潤達,手中只剩下6.79%雷士股權。與此同時,吳長江將認購德豪潤達增發股權,並將成為德豪潤達第二大股東。
彼時,雙方都陷於困境中。德豪潤達備受媒體質疑,稱其LED晶片加工設備開工率不足,缺乏下游「出海口」;雷士方面,雖然吳長江已回歸經營層,但仍然面臨著兩道題:一是照明行業向LED加速轉型,雷士急需LED產品穩定通路;二是雷士幾大股東勢均力敵,董事會仍缺乏核心,需進一步穩固。
於是,這對「難兄難弟」一拍即合。德豪潤達上游的LED晶片、封裝技術和產品,剛好與雷士下游的通路相結合,共渡行業轉型的難關。吳長江曾說,雙方之前就有採購上的合作,也希望進行資本層面的深度合作,他曾建議德豪潤達購買其他股東的雷士股票,「不過對方表示要與我本人利益進行捆綁方能深度合作」。在此背景下,雙方拿出了換股方案。
或許是年紀相仿、創業經歷相似、同為實業起家,讓這兩個人有了更多共通的理念,並做出了深度捆綁的大膽決定。
1964年出生、祖籍安徽蚌端口的王冬雷,比重慶銅梁人吳長江年長一歲。兩人均工科出身,充滿創業激情。
吳長江1994年成立惠州明輝電器公司,出任董事長;1998年,聯合兩個高中同學湊齊100萬元成立惠州雷士照明有限公司,雷士2003年銷售額已達3.2億元。
王冬雷則於1995年攜全自動電腦控制麵包機技術,到珠海投資辦廠;他創立的德豪潤達後發展為小家電龍頭企業,並在2004年成為中國中小板首批上市公司之一。
2009年,王冬雷將目光投向LED產業;2010年,雷士在香港主板掛牌交易。兩家公司都駛入新的快車道。
王冬雷與吳長江還有一個共同點——「敢賭」。2009年至2012年,德豪潤達在LED上投入超過50億元,成為中國LED晶片產能最大的企業之一。而吳長江即使在2005~2006年雷士創始股東分家期間,向外籌錢也要做大雷士全國的銷售網路,這張網路支撐雷士成為中國最大的照明企業。
「看準就干,而且要干就干"老大"。」一位業內人士如此評價王吳二人。
他們亦有互補之處:王冬雷對研發、製造感興趣;吳長江則擅長市場營銷和通路建設。
磨合「三重門」
如今,王冬雷作為雷士新任董事長,已掌控雷士董事會,並對雷士戰略決策有話語權;而吳長江則穩定了自己手中的雷士經營權。
有人認為,這是吳長江再次「以退為進」。
2005年,雷士創始股東分家時,吳長江已經上演過「以退為進」的好戲。他將自己的股份以8,000萬元轉讓給另外兩位股東,離開雷士。然而,不到一週,雷士全體經銷商「倒戈」,要求吳長江重掌企業,結果是另外兩位股東各拿8,000萬元,徹底離開了雷士。
這次的情況類似。吳長江坦言,自己是「舍大股東之位,換取雷士(向LED)的轉型成功」。與此同時,吳長江去年一度失落的雷士經營權、決策權,可借「外力」失而復得。今年1月11日,王冬雷出任雷士非執行董事的同時,吳長江重任雷士的首席執行官。業內認為,在王冬雷4月5日出任雷士董事長之後,吳長江回歸雷士董事會只是時間問題。
但無論如何,吳長江在雷士內部「一言堂」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即使吳長江重回雷士董事會,他在決策上也會受到王冬雷的制衡。這也正是作為資本投資者代表的閻焱,願意將雷士董事長一職讓出的原因。
雷士與德豪潤達的資本合作,掀開了中國LED照明行業併購重組的序幕。但雙方的磨合,還需要處理好「三重關係」:一是德豪潤達和雷士兩家上市公司的利益如何協調;二是在雷士通路里,德豪潤達和雷士兩個品牌的產品如何協調;三是王冬雷和吳長江兩人在雷士內部如何分工協調。
上述業內人士透露,今後王冬雷將主要制訂雷士戰略,吳長江則負責雷士的具體經營。
其實,誰是雷士「男一號」並不重要,關鍵是王冬雷和吳長江兩位強人都按照現代公司治理的規則,為了雷士的長遠發展而各司其職。
吳長江曾說,在雷士上市之日起,雷士已不再是他個人的雷士,CEO的職責就在於讓企業成長、盈利。而王冬雷昨天(11日)透過助手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不能聚焦雷士內鬥,這頁已翻過去了!」但願,他們都能做到。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