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不久前,上海(樓盤)市照明學會副理事長、同濟大學視覺與照明藝術研究中心的郝洛西教授完成了她在第29次南極科考中的研究課題。
此次,郝洛西教授前往南極的任務是國家863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LED非視覺照明技術研究LED的極地照明技術及系統》。在去南極之前,郝洛西就收集了大量關於南極環境以及南極站區建築的資料。但是沒親身到過南極的人,根本不能想像那裡氣候的嚴酷、環境的惡劣、生態的脆弱。在南極長城站,這位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燈光總設計師經歷了令她一生難忘的3個月。
郝洛西去南極的機緣,源於她和一位去過南極科考朋友的對話。藉由她朋友,郝洛西了解到南極科考隊往往選擇11月左右出發,因為那時南極處於夏季,便於進行科考行動。在南極大陸生活,映入眼帘的只有冰雪,耳邊只有風聲,沒有其他視覺元素,生活單調枯燥。時間久了,科考隊員就容易失眠、急躁,個別隊員甚至出現了神經衰弱的癥狀,回國後需要住院治療。
她朋友親身體會了長城站內的光環境,對光源的色溫和照度都不甚滿意。而且位於喬治王島上的長城站是我國建立的第一個南極考察站,由於物資運輸的不便,燈具缺乏維護,有許多都出現了老化和損壞。
照明與健康,正是郝洛西研究的課題。自擔任世博會照明規劃總設計師以來,這兩年她正致力於藉由半導體照明對光源光譜能量分佈的調整,來調節人體情緒、心態,改善人體健康狀況。聽聞了這位南極科考隊員的“遭遇”後,郝洛西申請了有關極地光環境的863課題,並前往南極繼續自己的研究課題,也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帶給科考隊員。
設計光環境治“抓狂”
“人類經過這麼多年的進化,最健康的光源當然是自然光,但是在南極大陸特殊的環境下,我們可以用LED燈模擬自然光。”郝洛西說。
傳統燈具難以實現自動控制,光譜也難以改變。LED燈具的出現讓對自然光的模擬變成可能。對身處南極的科考隊員來說,“光環境的適宜變化”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條件。郝洛西說,這裡沒有高樓、沒有汽車,人煙稀少,甚至屋內也是相同的布置,生活的時間長了,科考隊員很容易陷入一個單調的“抓狂”狀態。而藉由光源色溫和照度的變化,能調節人體的情緒,改善隊員心理狀態。
色溫,是表示光源光譜能量分佈的尺度,即我們通常說的冷暖光源。色溫偏低表示光色偏暖,色溫偏高表示光色偏冷。一直以來長城站使用的是較高色溫的冷色光源,冷色光能給人寧靜、典雅的感覺,但同時也給人以寒冷和空虛之感。有的科考隊員總說,在站外冷,在站內還是冷。
郝洛西這次南極之行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給長城站更換燈具,當科考隊員感受到新的燈具發出的暖色光時,紛紛表示“感覺好極了”。
改變色溫利睡眠
人的睡眠與光照關係密切。據郝洛西介紹,人體大腦中的松果體功能非凡,在夜間需要進入睡眠狀態時,會分泌出大量的褪黑素,這種激素可抑制人體交感神經的興奮性,使血壓下降,心跳速率減慢,心髒得以休息。但是,褪黑素對光照很“敏感”,只要眼睛接受到光的刺激,褪黑素就會被松果體命令減少分泌,故在白天或光照下睡覺不如晚上睡得踏實。
了解到光照和影響睡眠的褪黑素有關之後,郝洛西要做的另一個課題就是找到對褪黑素影響較小的光環境,由此使得室內光環境對褪黑素分泌的抑製作用最小化,讓科考隊員擁有良好的睡眠質量。
究竟LED光源的光譜能量分佈與褪黑素分泌關係如何,郝洛西對此已經有了初步的理論支撐。她告訴記者,從國內做的實驗來看,高色溫光源抑制褪黑素分泌的作用較強,並且持續的光照會影響每日褪黑素分泌的周期。對此,她需要等待南極的實驗樣本回國,在極地科考隊員身上進一步驗證理論的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