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共同社的報導,日本科技大廠東芝 (Toshiba) 的高層向多名相關人士透露,目前公司正考慮刪減員工工資,希望透過這樣展現出自我犧牲的態度,用以請求金融機構繼續提供貸款等相關支援,並持續維持合作關係。這段時間以來,因為東芝針對旗下的美國核能子公司西屋電氣營運不佳,進行減資的動作,不但使得東芝得向多家金融機構提請貸款支援,更計畫拆分旗下最賺錢的半導體事業。
2006 年 10 月,東芝以 41.6 億美元代價收購西屋電氣公司 77% 的股份。當時東芝預計,通過此交易將可促成其核電廠建造業務的快速擴張。然而,因為整體市場的變化,使得核能業務營運不佳,導致東芝必須對西屋電氣提列約近 7,000 億日圓的巨額損失。東芝在 2016 財年(2016 年 4 月至 2017 年 3 月)也因此由盈轉虧。
自 2015 年 5 月發生會計醜聞以來,東芝一直陷於種種負面消息困擾中。2016 年年底,日本投資評等資訊中心(R&I)及美國評等機構標準普爾( S&P)都將東芝的評等下調。2017 年 1 月 24 日,標準普爾再次下調東芝長期信用評等來到 CCC+ 等級。這令東芝從金融機構獲得貸款的計畫更加受限。而截至 2016 年 9 月底,東芝已經從銀行等機構的借款約 9,000 億日圓,等於陷入困境的東芝幾乎依賴借支來渡日。
共同社的報導指出,在可能面臨破產的危險處境下,減薪或許是東芝無奈而又不得不考慮的措施,然而實施起來未必順利。報導中進一步指出,判斷失誤的管理高層對東芝此次虧損負有最大責任。因此,強迫員工一同承受決策錯誤的痛苦,減薪動作恐將遭到員工強烈的反彈。再者,東芝還將面臨外來的壓力。因為,日本工會總聯合會此前決定,在 2017 年春季勞資談判中要求企業必須「以大約 2%為標準」來提高基本工資。對此,日本政府亦曾表態,希望 2017 年企業實施至少與 2016 年維持相同的加薪幅度。所以,東芝若要真正執行減薪計畫,將會有實際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