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空氣汙染、河水汙染,光害是一個比較新的議題,但有愈來愈多證據顯示,光害可能危害植物和夜行動物的日夜作息調理,也導致大規模的鳥類和昆蟲死亡,甚至可能對人體造成負面影響。
以美國密西根州為例,過去在安娜堡市區,抬頭就能看見滿天星光,但現在得長途跋涉到杳無人跡的地方,才可能見到這般美景。而在第一大城底特律,隨著城市發展,入夜後仍充斥著各種人造光源,現在能在夜空中看到幾點星光,已經是非常難能可貴了。
為了找回星光和保護動植物與人體健康,當地社群已透過法律途徑規範光侵擾、夜間照明等光害,並使用發光效率高的燈具,試圖解決光害問題。
LED 光源紛爭
其中最關鍵的爭議,就是福特球場斥資數百萬美元打造的新 LED 光源屋頂,每晚閃著眩目的紫色燈光,讓附近居民大受影響。在超過1,200人連署抗議後,底特律雄獅隊高層決定縮小夜間屋頂燈光秀的規模。
圖為底特律福特球場(照片來源:Salwan Georges, Detroit Free Press)
專門研究光害對生態影響的亥姆霍茲德國地理研究中心科學家Christopher Kyba表示,抵制光害並非全面禁止點燈,而是要在對的時間、對的地點使用適合的光源。他說,目前有將近一半的戶外燈光都是多餘的,不只沒有照明用途,對民眾人身安全也毫無貢獻。
經過三年汰舊換新,底特律在 2016 年底躍身全美裝設LED路燈最多的城市,總計有65,000盞LED燈具,這對改善城市治安是一大進展。
不過,致力改善光害的國際暗天協會認為,LED燈具是把雙面刃。雖然LED燈具發光效率高、亮度也超越傳統光源,但散發出的光是白中偏藍,相較傳統略帶紅色的色調,少了點「溫度」。
根據美國醫學會旗下科學與公共衛生理事會(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Council on Science and Public Health)2016年的一項研究,藍色 LED 光源尤其會導致失能眩光,也就是因為不舒適的光源導致視覺功能受影響,最常發生在夜間開車時。
對生物的危害
同一項研究指出,藍色 LED 光源也會干擾野生動物的視覺,特別是在夜間飛行的鳥類或昆蟲。許多鳥類是依靠月光或星光來判別方向,所以如果晚上太亮,可能造成大樓玻璃反射,讓鳥類誤以為前方沒有物體,導致碰撞甚至死亡。
另外,大部分的昆蟲需要在黑暗的環境才能生殖。例如螢火蟲在光害嚴重時,就無法「看見」彼此。還有一些對環境有益的昆蟲會受到藍光吸引,牠們會一直盤旋在光源處,直到精疲力盡而亡。
打亂人類生理時鐘
天有晝夜,人類自古以來也隨著光線調整作息,形成規律的生理時鐘。但現代生活中,就算到了晚上依舊明亮如晝,夜間燈光會抑制大腦製造調節睡眠的天然荷爾蒙褪黑激素,其中智慧型手機和電子閱讀器的藍光,傷害最大。
此外,已有許多證據顯示,若長期缺乏退黑激素,可能導致癌症、肥胖症、糖尿病、憂鬱等問題。
無光害保護區
據統計,目前全美有將近三分之二的居民,無法在夜間欣賞銀河美景。距離底特律約五小時車程的麥基諾城中,有一座海德蘭國際暗夜公園(The Headlands International Dark Sky Park),這座無光害的保護區致力守護夜間繁星。
2011年海德蘭公園成為美國第六、全球第九座國際暗夜公園。占地6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公園,位於密西根湖岸邊的艾美特縣,並為當地政府列入永久保護區。
海德蘭公園的計畫負責人Mary Stewart Adams說,星空對人類早期文明的發展影響深遠,不管是選擇聖址或婚喪喜慶的地點,甚至國王由誰來當,都是依照天文而定。
但現在學校教育愈來愈不重視天文學,年輕學子甚至認不出北斗七星。海德蘭公園的設置,除了還給民眾一個無光害的自然空間,也能讓人重新體認到天然光源的重要性與價值。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