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OLED投產熱度不斷提升,市場唱衰LCD喊聲愈來愈大,作為依賴LCD的背光自然也受同樣「禮遇」,為了深入瞭解背光市場現狀,近期集邦諮詢旗下LED研究品牌LEDinside團隊走訪背光代表企業之一的深圳市兆碼電子有限公司,對話研發總監王磊剖析當前LED背光市場的發展及未來的方向。
深圳市兆碼電子有限公司研發總監王磊
借力QD,背光技術可以這樣走
在剛結束不久的AWE展會上,三星展出QLED TV系列,讓QD在電視領域大放光彩。對於會衝擊到背光LCD電視的QLED,兆碼電子研發總監王磊表示,QLED的發展目前還是在嬰兒期,此次三星的QLED電視也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QLED電視,其原理依然基於LED藍光激發量子點膜的被動發光方式,離真正的量子點主動發光QLED電視路還很遠,也正是基於這點,兆碼並不擔憂會衝擊到背光市場,因為量子膜還是基於LED背光的電視產品,短期內對兆碼並不構成威脅。
同時王磊還透露,兆碼電子已經開發出了量子點相關產品, 並且已經處於量產交貨狀態;兆碼電子還在進一步開發原位封裝的量子點產品,力爭將QD材料直接封裝在單顆LED裡面,增加產品通用性,以實現高色域;但是因QD材料怕熱怕氧的特性,不能應用於現有封裝條件下(LED晶片表面溫度過高和矽膠的阻隔能力較差等),所以原位封裝最先需要解決的就是隔氧和散熱問題, 預計Q2就會有樣品推出。
CSP要想重塑背光,方案驅動力大於性價比
CSP行之於LED行業已有數年,回首過往LED新技術起量多始於背光,但CSP似乎有點水土不服。雖說國內電視企業很早就推出了CSP背光電視,但是整個市場體量並得到多大的提升。相比LED開始時進入背光的形勢,CSP似乎更多發熱於照明領域。個中緣由正如兆碼電子研發總監王磊所說,CSP取代現有的LED封裝並沒有很大的優勢,其性價比並不高。
王磊認為,目前通過背光推動CSP起量的唯一方法是通過方案,如果只是單純的靠CSP去推動整個產業很難。因為現在CSP情況跟過去側入式取代直下式背光的情形並不一樣,過去直下式取代側入式是可以降低很大的系統成本,並且當時直下式燈條利潤還是處在高位,也正是因為此驅動力才推動起來的。
但是現在的CSP要替代現有的封裝打入背光,困難點主要表現為:第一,技術相對不成熟,有可靠性風險;第二,成本較高、沒有驅動力。 當然不排除現在開發超低成本的CSP方案,有可能會改變這種局面。兆碼電子也在往這個方向努力中。
雖然CSP在背光領域一直不得志,但是在照明市場卻是如火如荼。目前照明領域紛紛推出CSP產品,所以CSP的成本也在加速下滑,這對背光來說是一件好事,因為CSP本身就是一個節省成本的方案,如果取代原有的產品還是有一定的利潤驅動,相比現在的低毛利的背光產品,企業沒有理由不選擇。當然這個速度需要抓緊,因為顯示的新技術已經在外圍開始突圍了。
多技術陣營對抗,LCD短期地位難動
談到新技術的外圍突破,就目前電視的顯示技術而言,基本是LCD、OLED與QLED三分天下,其中LCD即主流的傳統液晶電視,而對於目前新的競爭技術QLED和OLED雖然看著是大勢所趨,但仍在存在各有各的問題。
目前主要有兩個陣營,一個是以三星為首的QLED派,緊跟其路線的是海信、TCL;一個是以LG為首的OLED派,國內代表是長虹、創維。
談到這兩大技術,要從OLED電視,當時在OLED屏幕技術上,LG的最大競爭對手是三星。LG專注的是WRGB OLED技術,而三星專注的是RGB OLED技術。而且在攻佔OLED電視市場的那段時間裡,三星與LG還纏綿著長達3年的OLED專利之爭,但最終堅持下來的,卻只有LG一家。後來LG推出了改良版的WRGB OLED,是一種折中的技術,而三星中途退場選擇QLED,也就形成了現在的兩大派系。
關於幾大派系的顯示技術,王磊認為,目前的這些新的技術會成為分支,但短期內不會是一個主流。因為從國內液晶面板企業的投產情況,可以看出目前LCD的還是主流。而且據數據顯示,2016年電視的總量降了2.6%,但是平均尺寸卻漲了6.3%,這表明整個背光市場的銷量還是在增加的。
(文/LEDinside Skav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