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醫院及實驗室常使用紫外光殺滅細菌,然而這種方式有一個主要的缺點,即對人類造成傷害。因此,紫外光只能在無人的手術室及空的實驗室罩等地方進行殺菌。
目前,研究人員發現較短波長的殺菌紫外光可能對人體沒有危害,並根據理論,將其發展為一個新的工具,能夠在學校、人群密集的飛機、食品加工廠,甚至手術室和實驗室等地方使用,從而減緩疾病的傳播。
紫外光通過破壞將細菌的遺傳物質與蛋白質結合一起的分子鍵來實現殺菌。其中,最常用的是波長為 254 奈米的光線,其包含較短的紫外線波長,即所謂的C類,然而,它可以穿透皮膚和眼睛,導致癌症和白內障等疾病。
為此,來自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的物理學家 David Brenner 帶領一支團隊在過去 4 年來對無法穿透眼睛或皮膚表層的遠短波紫外光進行測試。研究結果表明遠短波紫外光僅僅殺除了表面的細菌,沒有傷害到實驗鼠。
此外,研究人員在 2017 年 12 月 28 日發佈於生物學預印網站 bioRxiv 上的一個預印研究報告中指出,Brenner 及他的同事進行了下一步測試,以確認遠短紫外線是否能夠解決許多公共場所都存在的主要健康問題:浮游菌。
首先,這個團隊在測試箱內對流感病毒進行霧化,然後使用波長為 222 奈米的短紫外光對病毒進行照射,作為對照,有一些沒有暴露在短紫外光線下。此後,研究人員從測試箱內收集液體試樣並將其散佈在易受流感傳染的狗腎臟細胞中,結果表明,未經短紫外光照射的試樣能感染細胞,而經短紫外光照射的試樣則不能。
工業衛生學家 Shawn Gibbs 認為,假如研究成功,那麼短波紫外光將對擾亂疾病傳播產生積極作用。據瞭解,Shawn Gibbs 曾在布盧明頓的印第安納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內研究短紫外線的消毒性能。
(編譯:LEDinside Jan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