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脫替代應用競爭,LEDinside:Micro LED 下階段應結合新型態顯示找出路

次世代顯示技術微發光二極體(Micro LED)自崛起以來,為顯示應用領域擘劃創新格局,也在蘋果、SONY、三星等大廠帶動下加速跨產業鏈串聯。過去一年,投入開發 Micro LED 顯示應用的中國面板廠出現增多趨勢,對產業發展而言,是喜也有憂。

(圖片來源:Pixabay)

中國廠尋求差異化突破口,加速 Micro LED 產業發展

「過去幾年中國面板廠積極開發 OLED,但現在也正視到 Micro LED 技術有發展潛力,開始轉移一些資源開發 Micro LED 領域,」LEDinside 研究副總儲于超提到,過去一年愈來愈多面板廠投入開發 Micro LED 顯示技術,尤其中國面板大廠京東方、華星光電、天馬微電子也加入戰局,勢必將推動 Micro LED 產業加速發展。

顯示技術從過去採用冷陰極管(CCFL)或 LED 為背光源,到發展出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量子點發光二極體(QLED)、Micro LED 等自發光技術,在 OLED 和 QLED 相關專利大多由韓廠掌握之下,Micro LED 的出現無疑是為台灣點亮了曙光,得以憑藉成熟完整的 LED、面板、半導體產業鏈優勢發展 Micro LED 技術。

中國面板廠近年則是借助政府支持大規模投資 OLED 面板、快速擴充產能以對抗韓廠,一開始對 Micro LED 技術熱衷程度相對不高。兩年多前有中國媒體撰文,稱 Micro LED 是「缺乏巨頭投入的冷門技術」,認為 SONY、蘋果雖為早期搶先布局 Micro LED 顯示技術的品牌大廠,但領域影響力有限,而台灣擁有完整的產業鏈技術,於是「Micro LED 似乎成為了救命稻草」,出現「Micro LED 在台灣『獨熱』的現象」。

如今 Micro LED 已是國內外品牌大廠、半導體廠和面板廠積極開發的重要技術,是否只是台灣「獨熱」現象已不言而喻。儲于超表示,Micro LED 並非單一產業就能主導的技術,有別於先前投入的廠商多為 LED 業者,或是研發巨量轉移的新創公司,現在已有更多面板廠加入戰局,不僅有助於發展 Micro LED 顯示應用,就供應鏈來說也會帶動更多設備商、材料商跟進,加速推動 Micro LED 產業發展;對面板廠而言也是多了一種差異化手段,能增加產品附加價值,特別是重金投資 OLED 的中國面板廠,在面對韓廠壟斷競爭及良率技術問題下,發展 Micro LED 也算是雙重保險。

往下階段移動,發展新型態利基應用

現階段 Micro LED 無法在短期內降低巨量轉移、修復、檢測等成本,因此大尺寸高階商用顯示產品成為多數廠商的開發方向。諸如 SONY 改變策略打造的拼接型顯示器 CLEDIS、今年 4 月為日本資生堂創新中心(S/PARK)設置的全球最大 16K4K CLED 顯示裝置(Crystal LED Display System);三星在今年美國 CES 展推出的 75 吋 Micro LED 顯示器,以及 LG 於今年美國 InfoComm 展出的 Micro LED 顯示器等。

在品牌大廠帶頭下,儲于超認為目前所見的 Micro LED 大尺寸顯示應用,為消費者開啟了想像空間,也形塑未來主流產品的樣貌。他提到,現在也開始有廠商展出主流規格的 Micro LED 應用,畢竟未來 Micro LED 還是會從商用走進消費市場,包括手機、平板、電腦、顯示器、電視、車用電子等都有發展潛力,原因是消費型電子產品的市場需求量夠大,也有足夠規模能吸引產業鏈業者加入。

「只是現在是時間問題,還有技術瓶頸,以及跟 OLED 等替代技術競爭賽跑的時間壓力,」儲于超表示,提升 Micro LED 良率、降低成本等問題仍有待時間克服,而且價格如果要降到一般大眾可以接受的程度,三、五年是跑不掉的。

他強調,Micro LED 未來勢必得朝主流規格的消費市場移動,但若只是為了替代 LCD、OLED 等既有技術,意義就不是太大,因為現在 LCD 的價格已經非常便宜,OLED 也有相對成熟的技術與市場,不可能期待 Micro LED 在三、五年後推出產品就能將之取代。儘管 Micro LED 成本較高,還是可先從差異化高階市場切入,或跟新型態顯示結合也是另一個較務實的發展方向。

「要聚焦在主流市場,產業開發方向也該往下一階段移動,」他說明,若 Micro LED 結合新型態顯示去開發市場尚未出現的產品、解決部分消費者痛點,或許就有機會快速導入,也能擺脫傳統紅海市場,而可摺可撓的型態會是有潛力的發展方向,還有透明顯示器、AR 擴增實境等應用。

雖然可撓式和摺疊式 OLED 已在開發階段,但 Micro LED 比起 OLED 不僅效率更高、壽命更長,材料也不易受到環境影響而耗損,因此被看好是 Micro LED 顯示應用的發展機會。「未來的顯示應用不是只有現在所見的產品而已,因為未來消費者需求一定會改變,製造商也在思考如何做出差異化產品、擺脫替代競爭,開拓更多具有附加價值的獨特新應用,」他說。

當然,目前除了技術上還有許多瓶頸待突破,成本仍舊是 Micro LED 能否早日實現商業化量產的關鍵,無論是巨量轉移或檢測修復成本,癥結點還是在於前端良率夠不夠成熟。儲于超表示,未來兩、三年若能有效提升良率、解決檢測修復問題,成本就有機會大幅下降。

「如何加速甩開對手,是現在台廠要努力的事,」他認為 Micro LED 領域有愈來愈多面板廠、設備或材料商等投入是好事,成功機會也會更大,但挑戰不是沒有。尤其中國面板廠加入也將形成無可避免的產業競爭、人才挖角,所持資金也更為雄厚,因此台廠要如何因應、彎道超車,都需要審慎考量,「無法去防堵他們崛起,那就得跑得比別人快了」。

(新聞來源:科技新報)

RSS RSS     print 列印     mail 分享     announcements 線上投稿        
【免責聲明】
1、「LEDinside」包含的內容和資訊是根據公開資料分析和演釋,該公開資料,屬可靠之來源搜集,但這些分析和資訊並未經獨立核實。本網站有權但無此義務,改善或更正在本網站的任何部分之錯誤或疏失。
2、任何在「LEDinside」上出現的資訊(包括但不限於公司資料、資訊、研究報告、產品價格等),力求但不保證資料的準確性,均只作為參考,您須對您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如有錯漏,請以各公司官方網站公佈為準。
【版權聲明】
「LEDinside」所刊原創內容之著作權屬於「LEDinside」網站所有,未經本站之同意或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轉載、散佈、引用、變更、播送或出版該內容之全部或局部,亦不得有其他任何違反本站著作權之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