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當下,關於未來顯示技術之爭尚未有定論,市場疑慮尚存;而即使是同一項技術,其實現的路徑也各有擁躉。
市場逆水行舟,新型顯示產業也在競爭中逐漸成長。為深入探討新型顯示技術的現狀以及未來發展趨勢,2022集邦諮詢新型顯示產業研討會特舉辦沙發論壇環節,聚焦新型顯示技術與未來,為與會嘉賓帶來一場精彩的頭腦風暴。
本次沙發論壇由邑文科技副總經理葉國光主持,中麒光電總經理孫明、賽富樂斯總經理陳辰、新益昌Mini LED事業部副總經理張鳳、洲明科技集團總工程師王海波、康佳集團高級研發經理楊梅慧擔任對話嘉賓。
▲ 左起:葉國光、孫明、陳辰、張鳳、王海波、楊梅慧
OLED VS. Mini/Micro LED,狹路相逢誰是勇者?
當下,新一代顯示技術競相發展。其中,OLED以其輕薄、可視角度大、響應時間短、能耗低等優勢,迅速占領手機等小尺寸市場,並在高階電視領域持續開疆拓土;但Mini/Micro LED也不遑多讓,其長壽命的優勢為OLED難以企及。
然而,近來市場上傳來的消息似乎對Mini/Micro LED十分不利。會議中,邑文科技葉國光指出,蘋果公司正在考慮將OLED顯示螢幕用於下一代高階機型;同時,近期推出的OLED電視在價格有了明顯的下降趨勢,其中,小米電視6 OLED 55吋已降至4,799人民幣。那麼,未來,OLED與Mini/Micro LED之間的競爭格局將如何發展?
對此,中麒光電孫明認為,產生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OLED產業化時間較早。他表示,OLED產品大約在2012年進入市場,比Mini LED產品早了5年時間,其產業化程度比Mini LED高是正常現象,短期內,OLED在價格和良率上具有較大優勢,且目前正在一定範圍內替代LCD技術原有的應用市場。
談及OLED電視的價格,孫明分析道,小米電視6 OLED 55吋定價4,799人民幣,這個價格區間是目前4K電視中銷量最高的價格區間。他認為,這是小米的銷售策略,是小米讓利以求提升市占率的手段,而這一策略將在未來成為一大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Mini LED和Micro LED暫時無法在這個價格區間與OLED技術競爭。孫明表示,在技術上,Mini/Micro LED可以輕易實現尺寸範圍更大的4K電視,但成本太高,難以向市場進行推廣。
賽富樂斯陳辰從市場的角度分析認為,與Mini/Micro LED相比,OLED當屬過渡技術。對於終端品牌企業而言,當下,顯示技術的突破變得越來越難,企業打造差異化的難度也增加了。因此,他認為,終端品牌企業在此時力推OLED電視,以及在Mini/Micro LED技術及成本更成熟時推廣Mini/Micro LED電視,二者之間並不衝突,都是為了打造品牌的差異化優勢。
新益昌張鳳認為,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OLED電視的價格下探到4799元是一個好消息,而對於Mini/Micro LED產業鏈而言,事實上Mini LED電視的價格也出現了較為明顯的下降,OLED電視的降價將在一定程度上刺激Mini/Micro LED更快速的發展。
洲明王海波認為,產品及技術的應用需要從兩個方面來看,一是市場接受度——價格問題其實就是市場接受度的問題;二是技術成熟度,無論是新型顯示技術(OLED、Mini/Micro LED)與LCD相比,還是OLED與Mini/Micro LED相比,市場衡量的重心,始終是這項技術是否在某一參數或技術能力上具有更好的表現。如果是,則存在替代的可能;如果不是,則新技術也有可能會被原有的技術打敗。
而對於康佳楊梅慧而言,OLED與LCD、Mini/Micro LED的主戰場不同,不同顯示技術之間是共存關係。
她表示,OLED電視在55吋、65吋上具有技術成熟、成本較低的優勢,但OLED面板難以達到75吋以上的尺寸,而這正是Mini LED背光電視發揮優勢的市場;此外,OLED電視較難實現8K畫質,而Mini LED背光電視以及Micro LED大螢幕恰好可以彌補這一市場缺口。
基於此,未來在高階電視市場領域,將針對不同尺寸主推不同產品。例如55吋、65吋主推OLED,75吋、86吋、98吋主推Mini LED產品,100吋及以上則主推Micro LED大螢幕產品。
對於價格,楊梅慧表示,常規電視產品可以分為高中低三個級別,Mini LED背光產品也一樣,不同級別所使用的晶片、造型、驅動是不一樣的,原材料本身就有價格差距,最終得到的性能和體驗也不同,因此產業鏈企業無需將眼光過多集中在價格上,產品價格和性能的平衡取捨是市場選擇的結果。
而除了大尺寸外,在中小尺寸領域,楊梅慧認為主要以OLED為主,因為Mini LED背光目前在這一市場不具備成本優勢。
賽富樂斯陳辰則認為,Micro LED將首先在AR/VR上得到推廣和應用。他指出,短期內,VR領域主要由LCD和Micro OLED兩種技術分庭抗禮,長期而言,隨著Micro LED技術的進一步成熟,Micro LED有望在3-5年內實現在VR領域的大範圍應用。
他指出,Micro LED在AR領域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亮度和效率上,據悉,光波導是AR設備主流的光學顯示技術方案,但目前該方案光效低,大約有90%的損失,而Micro LED高亮度的特性正好可以彌補光波導光效低的缺點。同時,隨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Micro LED未來有望在VR市場與Micro OLED技術形成競爭。
技術方面,陳辰表示,Micro LED兩大實現路徑RGB Micro LED、量子點色轉換各有優勢,其中色轉換技術在材料效率(特別是紅光效率)、全彩化難度方面具有優勢,但仍需要業界持續解決材料可靠性問題,提升材料性能。
可以看到,企業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待問題的方式便不同。對於Mini/Micro LED產業鏈企業而言,Mini/Micro LED技術與OLED技術之間的競爭關乎到企業的進一步發展;而對於終端品牌企業而言,顯示技術各有千秋,未來將在不同應用領域和諧共存、共同發展,而這種競爭與共存的關係也帶來了新型顯示的繁榮。
COB/POB/COG,封裝路線誰領風騷?
技術實力是產業發展的底層邏輯。當下,Mini LED背光的封裝技術方案主要有三種:POB、COB和COG,未來哪種方案會成為主流?
中麒光電孫明認為,封裝技術的不同,主要在於對基板材料以及分立器件的選擇。無論哪種技術路線,只要良率、成本成熟到足以在市場上立足、能夠得到市場認可,就是一項好技術。
同時,基於對集成封裝以及由集成封裝帶來的顯示技術的革新,孫明認為COB技術擁有良好的市場前景。他指出,COB技術是面光源顯示技術,具有對比度高的優勢,未來將在Mini LED領域占有重要地位。
在晶片方面,孫明介紹道,此前,倒裝晶片在材料方面十分不成熟,產業鏈花費了巨大的代價才將其培育成熟。目前,倒裝晶片因為製程簡單、可靠性良好,已被COB廣泛採用。但目前,COB用倒裝晶片仍存在紅光上良率較低、成本較高的缺點,而這也是COB當下最大的痛點。
對於玻璃基COG在Mini LED上的應用,孫明表示,玻璃基COG有PM被動式驅動、AM主動式驅動兩種驅動技術,兩種驅動技術在量產上均有難題待解,如:PM被動式驅動在打孔後應該如何把握硬度;AM主動式驅動加厚銅線路板的技術問題。此外,玻璃基COG的成本是其發展的一大製約因素,玻璃基COG需要營造更開放的產業鏈生態環境,讓成本實現更大幅度的下降,才能達到大規模產業化的程度。
孫明還指出,玻璃基適用於P0.5到P0.3的產品,對於無限拼接的大尺寸產品而言,玻璃基COG在供應鏈培育和市場接受度方面仍存較大考驗。同時,材料與材料之間的競爭也值得留意,比如PI(聚酰亞胺)在與玻璃基的對比中表現出更優異的性能,這也成為玻璃基COG發展的隱憂。
賽富樂斯陳辰同樣看好COB技術。當下,Mini LED背光正處於發展階段,不同企業選擇了不同的路線,但陳辰認為,未來技術路線會統一。「Micro LED是最終的顯示技術,而COB是理想的封裝路線。」
洲明王海波表示,技術沒有優劣,只是適用場景不同。COB有其天然優勢,POB、COG也有其特定應用場景,但沒有一項技術是萬能的,比如COB技術最早在照明、集成封裝領域已經得到應用,目前製程水平非常成熟,但COB在引入玻璃基板後帶來了炫光問題,且增加了良率、製程的困難程度。
他進一步指出,企業無需執著於路線之爭,而更應該思考如何在現有的條件下實現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比如引入新材料、研發新製程等,同時還需要進一步打通產業鏈。
康佳楊梅慧指出,COB是未來必然趨勢,但當顯示技術發展到Micro LED階段,由於涉及到巨量轉移技術,其路線和製程的複雜程度進一步提升,COB技術仍需進一步發展。
她也指出,就目前的技術發展水平而言,康佳在Mini LED直顯上選擇的是COB路線,Mini LED背光則是COB和POB並行發展,未來隨著COB技術進一步提升良率,Mini LED背光未來有望選擇COB作為主要技術路線。
從嘉賓們的對話可以看到,儘管COB廣受推崇,但POB、COG同樣擁有適合自身發展的土壤。當然,路線之爭最終仍然落實到技術之爭上,無論是哪種路線,提升性能和良率、降低成本都是永不過時的發展之道。
Mini LED背光時代,供應鍊格局如何變?
2021年三星、蘋果等一線品牌廠商的拉抬,有望提高更多品牌在2022年的新型顯示器規劃上導入Mini LED背光的意願。目前,電視品牌廠商Sony、Sharp、Hisense等紛紛在今年加入,以及微星、Lenovo、技嘉等品牌在MNT與NB上佈局等。受此拉動,TrendForce集邦諮詢旗下光電研究處LEDinside預估,2022年Mini LED背光顯示器整體出貨量將達到1,760萬台,年成長率約83%。
新技術的出現及發展將帶動產業的洗牌。大規模應用前夕是企業重塑行業話語權的重要時刻,未來,Mini LED背光產業鏈將如何發展?
中麒光電孫明分析,目前,蘋果和三星在Mini LED背光顯示器的出貨量占整體Mini LED背光顯示器的出貨量已達50%以上,因此兩家企業的產品規劃將扮演指標風向球的角色。
他介紹道,三星主要由自己生產,而蘋果則依賴代工廠。其中,蘋果為了防止供應鏈出現問題,會同時與多個代工廠合作,目前,蘋果的代工廠主要分佈於中國、台灣、越南,但孫明也直言,蘋果未來是否會繼續採用Mini LED背光,以及蘋果的Mini LED背光技術路線能否順利實施,都是產業鏈企業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孫明還重點提到成本問題。Mini LED背光產品的出貨量正在穩步提升,但整體出貨量並不高,產值與直顯相差較大,因此對於LED產業鏈企業而言,Mini LED背光的吸引力不強。同時,Mini LED背光的產業鏈較長,產業鏈不同環節的企業在利潤的分配上十分不均衡,Mini LED背光產業若要實現長久、良性的發展,必定需要解決成本和利潤的問題。
新益昌目前已進入三星供應鏈。據新益昌張鳳介紹,三星和蘋果採用了不同的巨量轉移方式,因此雙方在選擇供應商時有所區別。她還指出,不管企業採取的是哪種技術,對於設備提供商而言,核心問題仍是良率問題。良率是終端產品成本的一大決定因素,終端品牌廠對產品的定位也影響著其對供應商的選擇。
洲明王海波認為,市場對Mini LED背光的需求將重塑供應鏈。
據悉,傳統的LED背光供應鏈普遍為:LED背光晶片廠商製造LED晶片,出售給LED封裝廠→LED封裝廠製成LED背光燈珠或燈條,供給背光模組廠→背光模組廠將LED燈珠或燈條與其他結構件和膜材料組裝成LED背光模組,供給下游的面板廠→面板廠再將LED背光模組與液晶面板open cell組成液晶模組,供貨給下游的品牌終端。
隨著Mini LED背光的出現,供應鏈在配合和供應流程上出現了一些變化,「比如晶片企業會進入封裝,封裝企業也會從事晶片業務,產業鏈將得以重構。」
康佳楊梅慧則指出中國企業需要加強的環節。她表示,當前,中國LED晶片企業在產能及技術上都較為成熟,康佳目前與三安、華燦、乾照等晶片企業均有合作。而在驅動晶片方面,主動式驅動企業以台灣企業為主,中國企業仍有較大進步空間;但中國企業在被動式驅動上已略有成就。
當下,從LED晶片到品牌端,不同環節的廠商均在Mini LED背光上積極發力。可以看到,從長遠角度而言,未來,有實力的企業將藉由技術附加值,持續提升利潤空間和供應鏈話語權。
需求「觸礁」,LED企業路在何方?
2022年上半年,國內疫情反复,政府縮減非必要開支,轉而主要支出到防疫、醫療、社保、公共安全等領域。同時,疫情波及之地的戶外活動減少,商業化的大螢幕顯示需求下降,國內顯示螢幕市場在短期內的表現不如預期。
面對這一現狀,邑文科技葉國光提出了全LED行業當下關心的焦點問題:2022年下半年,中國LED市場景氣度如何?與上半年相比,市場是否有望轉好?
中麒光電孫明認為,2022年全年,LED顯示行業的市場規模不會衰退。他解釋稱,長遠來看,2022年下半年,市場需求將出現快速低位反彈,其中COB市場將成為一大增量替代市場,帶動整體LED顯示市場的快速恢復。
賽富樂斯陳辰同樣看好LED顯示市場在未來的走向。他解釋,一方面是市場需求,2022年上半年市場表現不如意並非是需求下降,而是需求被壓縮,隨著經濟秩序的逐步恢復,2022年下半年,市場對LED顯示的需求將迎來釋放;另一方面,LED顯示產業屬於泛半導體技術分離元件領域,這是個長期向好的技術方向,未來前景廣闊。
洲明王海波也表示,今年上半年,海外市場的活躍彌補了國內市場的低迷。他同時指出,終端需求並不會消失,社會活動終會回歸正常軌道,從長遠來看,國內市場當下面臨的困難都是暫時的。
據悉,基於對LED行業的未來以及客戶需求的思考和探索,洲明科技於2021年11月首發「光顯」概念。對於這一概念,沙發論壇上,王海波解釋,隨著技術的發展,照明與顯示日趨融合,對於客戶而言,在一個應用場景中,技術應用、產品形態、聯動控制等是一體的,客戶需要的是集設計、硬件、軟件等功能於一體的系統解決方案,5G傳輸、物聯互通、智慧控制、遠程集群等技術都是光顯應用場景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在光顯應用場景中,洲明科技擔當需求洞察者和技術整合者的角色。
王海波認為,一項技術可能只與少數企業相關,但一個完整的應用場景一定關乎許多企業,甚至關乎一整個生態。
除了洲明科技提出光顯融合發展的新思路外,康佳楊梅慧也表達了對市場發展的看法。她指出,LED顯示行業雖在短期內受到國際環境及疫情的影響,但市場規模仍在緩慢增長。「去年開始,虛擬拍攝成為新興熱門應用場景,冬奧會廣泛採用LED顯示螢幕也對LED行業有著廣泛的促進作用,我認為我們可以在新的應用領域持續開發,繼續擴大市場空間。」
Mini/Micro LED:成功尚在彼岸
正如沙發論壇上各位嘉賓所言,Mini LED背光技術正面臨著OLED技術的強勢競爭,目前僅在電視領域有著明顯的突破;Micro LED仍然存在較大技術難題,且成本高企,在智慧穿戴領域同樣面臨著Micro OLED技術的挑戰。
但挑戰與機遇並存,困難與希望同在。Mini/Micro LED有著廣闊的市場空間。一方面,儘管傳統顯示應用領域,如電視、手錶、電腦、顯示器等增長相對緩慢,但螢幕在各應用場景的主流規格尺寸正在不斷增長,大螢幕趨勢越來越突出;另一方面,Mini/Micro LED經過多年的發展,在顯示效果、顯示能效等方面不斷取得突破,開拓新興應用場景的信心十分充足。
當下,Mini/Micro LED距離成功的彼岸仍有幾步之遙,但市場爆發前夜,不正是企業蓄力的好時機嗎?
(文:LEDinside Ly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