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ndForce:中國品牌助攻,第二季全球電視出貨量達4,726萬台,回復疫情前水準

May 16, 2023 ---- TrendForce表示,受惠於中國品牌針對618備貨,以及海外通路庫存回補,第一季全球電視出貨量約4,337萬台,然即便如此,市場仍受季節性因素影響,季減21.8%。而第二季出貨量有望恢復至疫情前水準,約4,726萬台,季增9.0%。以目前推算,上半年品牌出貨確實相較於年初的預測有所成長,今年第一、二季的出貨量較原預估值平均增加4%,主要來自面板價格持續大漲的推升,部分中國品牌為了壓低整機成本選擇提前鋪貨。以2023年而言,IMF認為今年經濟成長率低於3%,而通膨將持續衝擊電視市場需求,因此TrendForce預估,今年全年電視出貨量預估約1.98億台,年減1.2%。

高通膨阻礙8K及OLED電視需求,出貨雙減
高階旗艦產品方面,今年經濟環境不利於8K及OLED電視銷售,8K受限於面板和整機價格過高,市場接受度難提升,同時高通膨縮減消費者可支配所得,去年繳出出貨量年減7.4%的成績,預計今年也將是負成長。目前品牌當中只有三星電子主打8K產品,市占率約7成,其他品牌推廣意願相當低,現下8K電視市場滲透率也僅約0.2~0.3%。OLED亦同,即便今年LCD電視面板持續上漲,下半年55吋UHD OLED和LCD面板價差將從年初4.2倍收斂至3倍,但市場對於OLED電視需求展望不佳,恐難引發品牌增加OLED的出貨意願,出貨量預估年減17.2%,約558萬台。

北美及中國銷售策略成功,海信出貨量逆勢上揚
2022下半年海信(Hisense)積極經營內、外銷市場,中國國內需求是以子品牌Vidda以音樂電視(Music TV)吸引年輕族群,海信自牌則主打高階市場,雙品牌策略明顯奏效,中國的市占率在2022年攀升至22%,緊追小米(Xiaomi)。海外地區則主推親民價格的電視機種,40吋定價158美元、58吋定價268美元是美國通路前五大銷售常勝軍。海信高性價比的優勢撐過高通膨壓力,2022年北美市占率已達11%,今年預估約15%。TrendForce預估海信今年出貨量可達2,670萬台,年增11.1%,全球市占率約13.4%,坐穩全球第二。

5月底618預售成效是品牌判斷下半年電視需求的關鍵
因應今年電視面板價格走揚,3月開始小米率先在中國調漲部分電視尺寸的零售價格,其餘品牌4月陸續跟進。5月下旬即將迎來上半年最大電商促銷活動618,預售的成效將決定品牌下半年的採購規劃,並影響電視面板價格走勢。TrendForce認為,品牌在618前調漲價格代表目前電視銷售獲利空間有限,特別是65吋(含)以下很難再出現低於去年雙11的促銷價,預期今年618電視銷售量恐難大幅成長。此外,6月因為中國品牌備貨動能將趨緩,面板廠須嚴格控管稼動率,才能支撐電視面板價格維持上漲態勢。

若有興趣進一步了解並購買TrendForce旗下顯示器研究處相關報告與產業數據,請至https://www.trendforce.com.tw/research/wv查閱,或洽詢業務李小姐graceli@trendforce.com



媒體聯絡人
Ms. Esther Feng
Tel: +886-2-8978-6488 ext. 667
estherfeng@trendforce.com

Ms. Pinchun Chou
Tel: +886-2-8978-6488 ext. 669
pinchunchou@trendforce.com

關於集邦科技

集邦科技(TrendForce)成立於2000年,是一家專注市場與產業研究分析,並提供專業諮詢服務的智庫機構。2015年收購拓墣產業研究院後,進一步擴大研究版圖,跨足記憶體、半導體、面板、LED、綠能、消費性電子、物聯網、AI與資通訊產業,每年舉辦數場大型國際研討會,會中發布最新產業研究成果與剖析市場最新趨勢,並提供產業人士建構人脈及全方位拓展商機的舞台。TrendForce同時運營產業資訊媒介平台,現今註冊會員已超過50萬名,除聚焦新興產業發展,更是聚攏產業人脈資訊不可或缺之工具。TrendForce目前在台北、深圳及北京等地設有據點,更詳細資料請參考www.trendforce.com.tw
 

RSS RSS     print 列印     mail 分享     announcements 線上投稿        
【免責聲明】
1、「LEDinside」包含的內容和資訊是根據公開資料分析和演釋,該公開資料,屬可靠之來源搜集,但這些分析和資訊並未經獨立核實。本網站有權但無此義務,改善或更正在本網站的任何部分之錯誤或疏失。
2、任何在「LEDinside」上出現的資訊(包括但不限於公司資料、資訊、研究報告、產品價格等),力求但不保證資料的準確性,均只作為參考,您須對您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如有錯漏,請以各公司官方網站公佈為準。
【版權聲明】
「LEDinside」所刊原創內容之著作權屬於「LEDinside」網站所有,未經本站之同意或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轉載、散佈、引用、變更、播送或出版該內容之全部或局部,亦不得有其他任何違反本站著作權之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