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Micro LED,台大、陽明交大、鴻海研究院等攜手合作

Micro LED於未來世代智慧顯示器扮演重要角色,許多應用都非常有吸引力,如無光罩式微影、生物感測器、AR / MR等。我們迫切需要能實現飽和色彩渲染、高顯示解析度和快速響應時間的顯示器,Micro LED技術可能是滿足這些需求的最佳選擇。

半導體RGB Micro LED晶片和色彩轉換Micro LED是實現全彩高解析顯示器的主要競爭者。這兩種方法都需要革命性完善材料品質、製程設備,以及將各部件組裝成一個系統。

台大、陽明交大、鴻海研究院、台工研院等單位攜手UCSB、UCF、KAUST等不乏含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Nakamura教授、台中研院吳詩聰院士、Micro LED技術領導廠商PlayNitride,一同撰寫集大成Micro LED roadmap文章,強調Micro LED問題現狀與挑戰,並討論應付挑戰的科技。

成果〈The Micro LED roadmap: Status quo and prospects〉論文已被接受,將刊登於《Journal of Physics: Photonics》期刊。

磊晶技術創新如穿隧接面(tunnel junction)、直接磊晶(direct epitaxy)、紅光和紫外光的氮化物(nitride-based)量子井,能為Micro LED的性能提供重要解決法。奈米線或奈米柱等量子尺度的結構對設備的縮放至關重要。

以膠體量子點(colloidal quantum dots)為主動材料的色彩轉換方法,為大型Micro LED陣列的組裝提供簡便的解決方案,透過膠體量子點應用實現全彩顯示。量子點可透過多孔結構、噴墨技術或感光性樹脂圖案化。

除了Micro LED設備本身,周邊元件和技術也同樣重要。微晶片轉移和修復、電子元件異質整合、新型二維材料都是不容忽視的因素,否則整個顯示模組會耗費大量電力。AR技術是Micro LED顯示器的潛在客戶之一,但由於缺乏合格顯示器,迄今用戶體驗仍受限制。

這份對Micro LED roadmap的分析表明,Micro LED技術朝解決問題不斷發展,所有努力都致力滿足最嚴格觀看需求,實現具理想特性的高效顯示器。期望Micro LED成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RSS RSS     print 列印     mail 分享     announcements 線上投稿        
【免責聲明】
1、「LEDinside」包含的內容和資訊是根據公開資料分析和演釋,該公開資料,屬可靠之來源搜集,但這些分析和資訊並未經獨立核實。本網站有權但無此義務,改善或更正在本網站的任何部分之錯誤或疏失。
2、任何在「LEDinside」上出現的資訊(包括但不限於公司資料、資訊、研究報告、產品價格等),力求但不保證資料的準確性,均只作為參考,您須對您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如有錯漏,請以各公司官方網站公佈為準。
【版權聲明】
「LEDinside」所刊原創內容之著作權屬於「LEDinside」網站所有,未經本站之同意或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轉載、散佈、引用、變更、播送或出版該內容之全部或局部,亦不得有其他任何違反本站著作權之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