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科學家發現人體照射LED紅光能降低血糖

倫敦市立大學(City University London)最新研究,特定波長紅光照射人體背部15 分鐘,可顯著降低血糖濃度,可望治療糖尿病患血糖。成果於2月底刊登於《生物光子學》期刊(Journal of Biophotonics)。

研究人員發現,波長670 納米(nm)紅光會刺激「粒線體」(mitochondria)消耗更多葡萄糖,使攝取葡萄糖後血糖變化降低近三成。雖然研究僅以健康受試者實驗,但既非侵入性又無需服藥的技術,有潛力幫助糖尿病患控制血糖,縮小血糖波動幅度,避免併發症發生。

粒線體是細胞產生能量的主要胞器,利用氧氣和葡萄糖製造富含能量的ATP 分子。年齡增長和某些疾病會使粒線體製造ATP 效率下降。有趣的是,先前研究證實,照射波長介於650~900 納米的紅光或近紅外光,可刺激線粒體產生ATP,並減少細胞自由基;並有實驗證明670 納米紅光照射年老果蠅及小鼠腦細胞,可增加ATP 含量30% 及50%。


現代人生活於缺乏紅光環境

為了探討波長670 納米紅光對人類血糖的影響,倫敦城市大學招募30 位健康受試者,隨機分成兩組:實驗組(照射紅光)15 人、對照組(無照光)15 人,所有受試者都沒有已知代謝疾病,也沒有服藥。

實驗組先於上背部持續照射LED 紅光15 分鐘,皮膚和肌肉組織(包括斜方肌)都會受光線刺激。照射45 分鐘後,再口服大量葡萄糖,每15 分鐘記錄一次血糖值,持續兩小時(葡萄糖耐受性測試)。

分析血糖數值後發現,照射紅光顯著緩和攝取大量葡萄糖後血糖波動度,整體血糖下降7.3%,攝取葡萄糖前後差異值更大幅減少27.7%,顯示紅光照射可能促進活化粒線體消耗葡萄糖,幫助血糖穩定。主要作者麥克?波納(Michael Powner) 博士說:「顯然,紅光會調控線粒體功能使細胞和生理層面影響身體。單次15 分鐘紅光照射,有機會降低飯後血糖。」

資深科學家傑弗瑞(Glen Jeffery)教授指出,現代人生活在缺乏紅光的環境,主要原因是LED 燈大量使用藍光,紅光相對匱乏,可能導致粒線體功能下降,降低ATP 產量。若長時間處於充斥藍光且缺乏紅光的環境,可能對健康構成損害,並增高血糖失調風險。長期而言,這種情況可能成為糖尿病隱憂,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以釐清機制。
 

RSS RSS     print 列印     mail 分享     announcements 線上投稿        
【免責聲明】
1、「LEDinside」包含的內容和資訊是根據公開資料分析和演釋,該公開資料,屬可靠之來源搜集,但這些分析和資訊並未經獨立核實。本網站有權但無此義務,改善或更正在本網站的任何部分之錯誤或疏失。
2、任何在「LEDinside」上出現的資訊(包括但不限於公司資料、資訊、研究報告、產品價格等),力求但不保證資料的準確性,均只作為參考,您須對您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如有錯漏,請以各公司官方網站公佈為準。
【版權聲明】
「LEDinside」所刊原創內容之著作權屬於「LEDinside」網站所有,未經本站之同意或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轉載、散佈、引用、變更、播送或出版該內容之全部或局部,亦不得有其他任何違反本站著作權之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