併購雷士一週年:德豪潤達欲在LED領域一統江湖

無論是聽廣東德豪潤達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雷士照明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冬雷先生演講,還是對其進行面對面的採訪,「全球」、「製造業」、「科 技」、「產業鏈」等詞語出現的頻率很高。王冬雷慣於宏大敘事,並有意無意地向外界傳遞一個信息:他要在LED領域一統江湖。對「LED大王」的新頭銜,這位「麵包機大王」志在必得。

仔細探究王冬雷的個人理想與德豪系的產業佈局,其宏大的目標並不空曠,資本槓桿被他發揮到了極致。德豪系採用「雙主業」的發展模式,小家電產業轉型,從規模化走向品牌化,力保全球第二;65億元大手筆併購LED上下游,與雷士形成攻守同盟,技術與品牌優勢互補,把握微笑曲線的兩端,德豪蛻變,只花了4年時間。

儘管王冬雷自信一切都在掌控之中,但是德豪與雷士在不同市場定位與文化制度下的並軌,雷士風波之後的內部重建,德豪LED費效比、大手筆投資下的現金流以及LED宏觀低迷等諸多問題,都是王冬雷以及德豪系不可輕視的。若要讓夢想照進現實,王冬雷與他的德豪系依然任重道遠。

整合不是聯姻目的

企業併購的目的一定要明確。整合並不是雙方聯姻的目的,保持相對獨立的發展,恪守成長邊界,發揮協同效應,使雙方股東利益最大化才是最終目標。

2012年末,「冬雷」陣陣,德豪斥資16.54億港元閃電併購雷士,在LED領域上演了「蛇吞象」的戲碼。一週年之際,合作的效率如何,「冬吳配」是否進入角色?

王冬雷:經過一年的「磨合期」,德豪與雷士在產品與人事上的互補效應都在逐步深化,1+1>2的效應正在顯現。

德豪前後兩次募集資金基本全部投資在LED外延片和晶片領域,德豪的意圖就是打造上游晶片核心技術,目前德豪晶片生產能力穩居中國第二,全球第五。截至2013年末,雷士在全國擁有專賣店近3,000家,地級市覆蓋率已超過90%,海外有10多家經銷商。

「德豪與雷士分工明確,德豪做光源、器件;雷士做照明、燈具,雙方分別在上、下游各司其職,優勢互補。同時我與吳長江先生分工明確,我做技術與產品體系,吳先生做品牌與通路。」

當然,由於對產業理解有些許不同,雙方合作存在一定的分歧。比如雷士工程師質疑德豪晶片,要求送到國際檢測機構進行「體檢」,雖然檢驗合格,但付出了極大的時間成本,延誤了德豪產品進入雷士通路,一定程度上拉大了德豪產品的庫存。

德豪通過系列併購完成了LED產業佈局,但併購容易,整合難,80%的企業併購失敗主因在於整合。上海亞明與大有國際分手,側面說明了1+1或小於1,LED企業面臨併購風險。德豪與雷士雖然有強大的互補性,但是兩者的差異性也很明顯,一個擅長技術,一個擅長市場運作,德豪的併購心得是什麼?如何規避並軌之後不出軌?

王冬雷:企業併購的目的一定要明確,出手要快,同時不能以買股東的心態去買企業。德豪併購雷士,經過了周密的論證。之前德豪已經完成了LED上游晶片的佈局,尋找下游通路和品牌「出海口」是下一步重點。隨後德豪在美國、歐洲分別拿下惠而浦、AEG兩個品牌的使用權,轉戰中國是必然,恰在此時,雷士風波提供了一個機會,德豪看準時機,逢低吸納,勇敢殺入,閃電般收購了雷士,從綢繆到控股,不到兩週時間。

必須承認,德豪與雷士是帶著問題去併購的,雙方在制度和文化上存在很大差異,但是對於德豪而言,沒有必要與雷士強行整合,雙方是上下游的互補關係, 雷士是德豪下游「出海口」,比如雷士一年買德豪3個億的晶片就夠了,雷士有3,000多家門市,多賣一個品牌而已,同時德豪解決了雷士技術短板的問題。整合並不是雙方聯姻的目的,保持相對獨立的發展,恪守成長邊界,發揮協同效應,使雙方股東利益最大化才是最終目標。

市場倒逼出創新優勢

製造業創新本來就很難,尤其是在供大於求的LED市場,缺乏創新,企業根本沒有利潤,掌握核心技術是德豪引導消費需求與謀求定價權的關鍵。

德豪最引以為傲的是成本管控與技術創新優勢,這些優勢如何保持和體現?

王冬雷:德豪的成本管控優勢源於20年做小家電的錘煉。在OEM界,有「紅字接單,黑子出貨」的慣例,「紅字」在財務報表中體現的是虧損,比如富士康代工筆記本電腦,接單時怎麼評估都是虧損,怎麼辦?先接單,然後從內部一個螺絲釘省起,並拉著供應商一起來省,最後掙0.5元。就是這樣一個基因傳承, 使德豪很清楚在哪一個節點以哪種方式去控制成本,無論是小家電還是LED,德豪的成本誤差率不超過1%。成本控制優勢也是德豪與雷士聯姻的要素之一,德豪大部分LED產品成本在總體上比業內低15%-25%。

德豪的創新優勢是被市場倒逼出來的。製造業創新本來就很難,尤其是在供大於求的LED市場,缺乏創新,企業根本沒有利潤,掌握核心技術是德豪引導消費需求與謀求定價權的關鍵。

晶片技術是LED產業的核心,德豪整合世界LED頂級專家,在高壓晶片和倒裝晶片領域達到和接近世界水平。德豪的正裝晶片技術,已與台灣的頂尖水平看齊。德豪是全球3個能夠製造倒裝晶片及汽車照明、戶外樓宇等高端照明的廠商之一。

力爭LED行業全球前三

德豪的目標是在五年內,通過併購形成由3-5家上市公司組成的LED產業集群,最終做到LED行業全球前三名。

近年來德豪大手筆投資和擴產造成了高負債率。此外,三安光電具規模優勢,歐美大廠、台企有技術優勢,德豪的市場競爭壓力不小。這些是否會推高庫存,使得現金流告急?

王冬雷:不同產業有不同的庫存管理方式,傳統產品可以有庫存,一年之後拿出來再賣,但是對產品更新速度為6個月的LED產品而言,高庫存伴隨著高風險。只要看看德豪財報,就可以得出結論,德豪對庫存管理是非常慎重的,德豪去庫存化也非常「狠」,超過60天的庫存,毫不猶豫地虧本甩賣,因此,德豪的庫存壓力很低。

近年來德豪頻頻出手,投資很大,資金需求驟升,但是德豪投資基於兩個方面:一是投資回報,德豪對LED後市很有信心;第二,德豪過去有政府龐大的財政補貼。如果沒有補貼,今天德豪將要花三倍的錢去進行LED投資,這是不合算的,德豪也沒有能力投資幾十億元,建立高科技LED產業鏈。進入機會窗口,德豪冒了極大風險,但德豪的回報是,淨資產從做小家電時期的7個億增加到如今的幾十億。

目前LED行業整體還未走出低谷,德豪LED產出效率也一直為外界詬病,德豪反而很樂觀,認為「盈利的時間點可能是2014年」。這是為什麼?

王冬雷:德豪基於兩個判斷,一是LED產品強大的節能環保屬性,使得未來三到五年,90%以上的照明將換成LED,在20年內看不到替代產品,產業前途沒有一點疑問。二是政府補貼基本結束,結構性產能不足,行業將迎來真實盈利。

我預判2014年三線城市以上家用照明市場將迎來爆髮式增長,LED照明市場整體增長率將達50%至100%。不出意外,2014年,德豪與雷士LED總盤面可以破百億。

2009年,德豪正式從小家電轉型到LED,4年間投資65億元傾力打造LED產業帝國,德豪究竟要描繪一幅什麼藍圖?

王冬雷:德豪併購雷士,初步完成了LED全球佈局。未來三年,LED依然是德豪系的發展重點,近期德豪通過了13.48億元的定增預案,德豪還會借力資本,展開一系列併購,並在適當時間,將LED照明業務納入雷士體系。

德豪的目標是在五年內,通過併購形成由3-5家上市公司組成的LED產業集群,最終做到LED行業全球前三名。德豪希望打造一個從外延片、晶片到應用的LED全產業鏈,開放中間鏈條,牢固把握微笑曲線的兩端——技術和品牌,只要德豪不犯大錯誤,就能實現目標。

延伸閱讀:

德豪潤達成立於1996年5月,短短3年,其生產的面包機市場佔有率達到40%,穩居全球第一,2004年德豪在中小板「新八股」成功掛牌上市(股票代碼002005),如今德豪是全球三大小家電OEM製造商,年產小家電近3,000萬台。

2009年,德豪正式宣告轉型LED,通過系列併購完成了LED上游晶片佈局。2012年5月,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的中國商業照明第一品牌雷士照明陷入「內鬥案」,雷士創始人吳長江被迫出走,投資人賽富基金閻焱「入宮正位」,接替董事長。

就在輿論發酵蔓延之際,2012年年底,德豪出其不意以16.54億港元閃電收購雷士20.05%股份。德豪成功併購雷士,火速鑿通了下游「出海口」。

半年後,德豪投來橄欖枝,吳長江成功逆襲,回歸雷士,出任首席執行官。至此資本運作高手王冬雷成為兩家上市公司掌門人,成功打造了「小家電+LED」雙主業模式的「德豪戰艦」,「冬吳配」亦搭配成型。

 

來源:上海商報

RSS RSS     print 列印     mail 分享     announcements 線上投稿        
【免責聲明】
1、「LEDinside」包含的內容和資訊是根據公開資料分析和演釋,該公開資料,屬可靠之來源搜集,但這些分析和資訊並未經獨立核實。本網站有權但無此義務,改善或更正在本網站的任何部分之錯誤或疏失。
2、任何在「LEDinside」上出現的資訊(包括但不限於公司資料、資訊、研究報告、產品價格等),力求但不保證資料的準確性,均只作為參考,您須對您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如有錯漏,請以各公司官方網站公佈為準。
【版權聲明】
「LEDinside」所刊原創內容之著作權屬於「LEDinside」網站所有,未經本站之同意或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轉載、散佈、引用、變更、播送或出版該內容之全部或局部,亦不得有其他任何違反本站著作權之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