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LED藍光對生物活動規律影響,業界推動相關規範建議

由於省電與高光輸出等優點,目前各個城市日漸將街燈換為LED燈泡,但不當的選用LED燈泡,會導致過多的藍光與眩光。加拿大首都渥太華去年開始,計畫在六年內將58,000顆街燈換成LED燈泡,但由於擔心藍光危害,此舉引起一些反對聲浪。
 
而在其他國家也有發生類似的事件,例如紐西蘭北帕默斯頓與美國勞倫斯皆有民眾表示,過亮的LED路燈嚴重影響人們的睡眠品質。
 
加拿大視光師協會的政策專家Kirsten North表示,近年照明技術在光輸出和壽命方面都有所提高,但是為了提高亮度,每一種新型光源都大大提升藍光的含量,尤其是LED燈泡。且與傳統照明相比,LED燈泡如果含有過高的藍光,也更加容易導致眩光,對行人與駕駛危害更大。
 
光源也對人體的生理與行為影響甚大,其中過多的藍光會抑制褪黑激素,並增加壓力賀爾蒙皮質醇,干擾生理機制。除了影響睡眠,也有可能會損害視網膜與引起其他疾病,North指出,在藍光光譜中,400到450nm的波長最可能導致視網膜損傷,目前更有研究將藍光與乳腺癌聯繫。
 
有些LED路燈也會影響路邊植物生長與昆蟲的趨光性,波長650到700nm之間的光譜會干擾植物的「光敏素」,導致其晝夜不分,花期與綠葉生長接受影響。而昆蟲的視線也會受到光波長影響,去年台灣為了復育螢火蟲,發明波長為590nm的LED紅黃光燈泡並設置為路燈,讓螢火蟲的視線不受到影響,又可以讓行人在夜間不會有安全疑慮。

藍光LED相關規範與建議
 
對於LED藍光對生理潛在的危害,國際也有相關標準,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將LED藍光危害等級分為RG0、RG1、RG2與RG3四種,危害程度從0到高級,其中RG1不宜長時間直視,而RG2與RG3要標註危害警語。
 
根據LightingEurope的報告,除了波長,不同亮度的LED燈泡對人體的影響也不一樣,而路燈的照度基本上維持40 lux,而這並不會影響生理。渥太華大學物理學教授Robert Dick也表示,只要調暗亮度或是調整色溫就可以減少LED藍光,但大多數大城市不遵循此做法。
 
去年美國醫學協會也曾建議街燈不要使用超過3000K的LED燈泡,並表示使用色溫較低的黃白色燈泡較佳。
 
LED的優點除了省電與光輸出高之餘,還容易調整波長與明亮,如要將路燈廣泛替代傳統燈泡,得考慮光的亮度與波長,以免影響到動植物生理週期與行人安全。
 
RSS RSS     print 列印     mail 分享     announcements 線上投稿        
【免責聲明】
1、「LEDinside」包含的內容和資訊是根據公開資料分析和演釋,該公開資料,屬可靠之來源搜集,但這些分析和資訊並未經獨立核實。本網站有權但無此義務,改善或更正在本網站的任何部分之錯誤或疏失。
2、任何在「LEDinside」上出現的資訊(包括但不限於公司資料、資訊、研究報告、產品價格等),力求但不保證資料的準確性,均只作為參考,您須對您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如有錯漏,請以各公司官方網站公佈為準。
【版權聲明】
「LEDinside」所刊原創內容之著作權屬於「LEDinside」網站所有,未經本站之同意或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轉載、散佈、引用、變更、播送或出版該內容之全部或局部,亦不得有其他任何違反本站著作權之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