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首款頭顯設備 Vision Pro 發布,售價近2.5萬

北京時間6月6日凌晨1點,蘋果2023 WWDC開發者大會開幕,萬眾期待的蘋果首款MR頭顯設備Apple Vision Pro正式亮相。

蘋果雖較晚進入xR頭顯領域,但經過多年的醞釀,終以一款高規格、高性能產品Apple Vision Pro正式踏入xR頭顯行列,這不僅是蘋果未來發展的關鍵一環,或也是xR頭顯行業迎來發展新時代的關鍵節點。

Apple Vision Pro:高性能、高價格

Apple Vision Pro搭載了蘋果為頭顯設備所打造的visionOS操作系統,擁有著一系列豐富的功能、應用以及高階的配置,應用場景覆蓋生活娛樂、日常辦公以及專業工作領域等。

操控:Apple Vision Pro支援多種方式配合操作,用戶通過眼神、手勢、語音、實體旋鈕和按鈕等,可控制顯示介面與軟體應用,調節畫面大小、空間沉浸度,切換VR和AR透視模式等。

顯示:Apple Vision Pro內部顯示螢幕採用了Micro OLED技術,單眼解析度超4k,雙眼共有2,300萬畫素;光學模組上,蘋果採用了定制三片式超短焦Pancake方案,具有高清晰度和通透度。透過以上配置,Apple Vision Pro可呈現視頻以4K解析度渲染的效果,並擁有廣色域和高動態範圍畫質,在文字顯示方面也更加銳利清晰。

針對眼鏡人士的使用,蘋果與蔡司打造了定制光學插片,具備超廣視力矯正範圍,且不影響螢幕顯示性能或視線追蹤的準確性。

另外,為讓頭顯用戶能夠在使用產品的同時,與周圍人員保持交流互動,Apple Vision Pro加入了EyeSight功能,即通過外部的弧形OLED面板和透鏡組成的螢幕,以正確的角度向外界投射顯示用戶雙眼。

音頻:Apple Vision Pro的空間音頻系統整合了雙驅動單元音頻組件與音頻射線追蹤技術,能夠根據環境空間或虛擬內容,進行定位發聲,加深用戶沉浸感體驗。

感測設備:為顯示高清MR內容,實現精準頭部追蹤、手部追蹤、即時3D映射、視線追蹤等功能、Apple Vision Pro搭載了12個攝影鏡頭與5個感測器,包括雷達感測、側向攝影鏡頭、下向攝影鏡頭、紅外光感測器、高速攝影機等。

晶片:為能夠處理大量來自攝影鏡頭與感測器的數據,並讓設備流暢運行應用,Apple Vision Pro在晶片方面,採用了雙晶片設計,蘋果自研的M2系列晶片為設備提供強大的算力支持,R1晶片則能夠即時處理12顆攝影鏡頭、5個感測器和6顆麥克風的輸入,降低數據傳輸延遲。

應用:iPad和iPhone上豐富的應用軟體,將上架Apple Vision Pro的MR應用商店。另外,蘋果還將與Unity以及迪士尼合作,將更多3D應用軟體、遊戲、影視作品針對Apple Vision Pro進行優化,帶來沉浸式應用體驗。

資訊安全:Apple Vision Pro還加入了Optic ID功能,即透過辨識用戶虹膜,進行解鎖、付款等操作,保證用戶私密內容。

續航:Apple Vision Pro插電時支持全天使用,外接電池時,最長使用時間達兩小時。

價格:做為一款高性能MR頭顯產品,Apple Vision Pro的起售價也來到了3,499美元,產品將於2024年初率先登陸美國,隨後將在全球發售。

中國企業成Apple Vision Pro主要供應商

Apple Vision Pro產品本身外,其背後的供應鏈也是關注熱點。從之前相關供應鏈新聞整理來看,本次蘋果MR頭顯的大部分零部件供應廠商來自中國與台灣。

而在顯示零部件方面,內部顯示螢幕由Sony生產供應Micro OLED螢幕,華興源創負責檢測,外部顯示螢幕由LG提供;在光學方案上,揚明光學、玉晶光電、大立光電負責鏡頭供應,GIS負責透鏡貼合、傑普特負責檢測。


 

隨著蘋果MR頭顯Apple Vision Pro的正式發布,並即將進入生產階段,上述供應商有望在蘋果新品的帶動下,業績獲得不同程度的積極影響。

小結

從過往歷史來看,蘋果每每發布新款產品,都成為電子產品行業標杆,推動著各類電子產品行業與相關供應鏈的加速發展。

無論是跨時代的iPhone,還是之後推出的iPad、Apple Watch等產品都在證明,蘋果能對消費電子產品行業產生巨大影響力,引領行業進入高速發展期,間接帶動高質量電子產品的百花齊放,推動消費市場需求的提升。

那麼蘋果做為xR頭顯領域的後來者,本次推出的Apple Vision Pro能否擁有蘋果產品一貫的魅力和影響力,獲得消費者青睞,並帶動xR頭顯行業進入發展新階段?讓我們拭目以待。

(文:LEDinside Irving)

RSS RSS     print 列印     mail 分享     announcements 線上投稿        
【免責聲明】
1、「LEDinside」包含的內容和資訊是根據公開資料分析和演釋,該公開資料,屬可靠之來源搜集,但這些分析和資訊並未經獨立核實。本網站有權但無此義務,改善或更正在本網站的任何部分之錯誤或疏失。
2、任何在「LEDinside」上出現的資訊(包括但不限於公司資料、資訊、研究報告、產品價格等),力求但不保證資料的準確性,均只作為參考,您須對您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如有錯漏,請以各公司官方網站公佈為準。
【版權聲明】
「LEDinside」所刊原創內容之著作權屬於「LEDinside」網站所有,未經本站之同意或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轉載、散佈、引用、變更、播送或出版該內容之全部或局部,亦不得有其他任何違反本站著作權之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