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眼鏡發展的5大趨勢

第26屆CIOE中國國際光電博覽會(光博會)已在上周結束,從本次展會的AR相關展區內,LEDinside觀察到AR眼鏡行業發展呈現了以下5大趨勢。

趨勢1:
百鏡大戰下,近眼顯示行業熱度持續升溫

近年,消費級AR眼鏡產品層出不窮,科技企業紛紛參與到該尚在發展初期的賽道當中,形成了“百鏡大戰”的行業狀況。企業對於AR眼鏡的積極推廣,市場也在逐漸給予需求反響。

在此前央視財經頻道發布的2025年智能眼鏡半年報專題節目中,京東眼鏡采銷負責人透露,在政府補貼、產業鏈成本優化的背景下,上半年京東平台智能眼鏡的成交量同比增長超過10倍,相關關鍵詞的搜索量也大幅提升,增幅超過30倍,需求情況有所增長。作為智能眼鏡關鍵種類,AR眼鏡需求也在同步增長。

而根據TrendForce集邦咨詢《2025近眼顯示市場趨勢與技術分析》報告(了解報告>)預計,今年全球AR眼鏡出貨量將達到60萬台,年增9.1%。

單純的數字或讓人難以體會AR眼鏡市場的發展情況,而光博會的現場情況或能一定程度驗證市場熱度的真實性。

從參展商來看,今年參展的AR眼鏡相關企業預計達40家以上,較往年數量有所增長,這當中包括了上遊設備、材料商,中遊的近眼顯示技術、光學組件,下遊的系統整合方案商、品牌廠商等,AR眼鏡產業鏈正在持續蓬勃發展當中。

AR眼鏡展區人氣遠超以往,多個企業展台人潮湧動,觀眾排隊體驗最新產品,熱度超高。

例如JBD、鴻石智能、諾視科技、鐳昱Raysolve、視涯科技、熙泰科技、昀光科技、歌爾光學等知名企業的展區內,均有大批觀眾等候體驗企業聯合終端品牌打造的AR眼鏡產品。


JBD


歌爾光學

此外,谷東智能、廣納四維等許多光學組件企業的展位上,同樣擠滿了體驗產品的人群,以體驗最新微顯示、光學技術對AR近眼顯示帶來了哪些升級。


谷東智能


廣納四維

值得注意的是,還有許多來自韓國、日本等海外國家觀眾來到現場觀展,這也側面說明中國已是目前全球AR眼鏡產業發展重地,吸引到各國人員前來交流。未來,國內市場或將帶動全球AR眼鏡產業共同進步。

從光博會上可以看到,目前以國內為主要市場的AR眼鏡產業鏈正持續壯大,消費者對於AR眼鏡的認知與認可度正在逐步提升中,行業發展熱絡,未來市場規模有望加速。TrendForce集邦咨詢預計,隨著近眼顯示技術的成熟,2030年,AR眼鏡出貨量將達到3210萬台。

趨勢2 :
AI與AR眼鏡融合加深

近年AR眼鏡的熱度能夠持續上升,除產業技術的不斷成熟外,AI大模型技術的出現是另一大關鍵,行業認為AR眼鏡是最適合AI技術的承載體,TrendForce集邦咨詢則表示,AI技術讓消費者對AR眼鏡應用有更明確的想象。

目前看來,AR眼鏡對於AI大模型的應用主要有三種路徑:一是自主研發,追求技術閉環與自主可控;二是接入第三方,通過API或SDK集成外部能力;三是自研與接入結合,兼顧自主性與效率。不同的方案體現了眼鏡廠商在技術壁壘與市場效率間的不同取舍。

從光博會展出的AR眼鏡產品來看,AI大模型繼續深入融合到AR眼鏡當中,使得AR眼鏡能夠實現多模態交互,將語音、觸控、手勢以及環境感知等技術融為一體,構建起一個自然流暢的交互閉環。這種深度融合,有望從根本上改變AR眼鏡的產品形態和市場定位。

具體來看,AI技術的集成推動了AR眼鏡產品形態,AR眼鏡正通過集成喇叭、攝像頭、生物傳感器和AR屏幕等組件,形成“一體化”模式,融合了眼鏡、音箱、相機、電子書和投影等多種功能,成為兼顧視聽、健康與交互的智能終端。同時,產品重量多在31至70克之間,趨向輕量化,佩戴體驗更接近普通眼鏡。


立訊精密全彩AR眼鏡:可接入雲端AI智能大模型,端側量化小模型


首鏡科技頭戴式T100:兼容安卓生態,搭載AI視覺識別模型

趨勢3 :
廠商多樣化路徑推動光波導技術進步

隨著AI大模型技術的深度植入,更多不同的文字與圖像內容將呈現在AR眼鏡當中,這意味著AR眼鏡需要在較以往更多地去兼顧顯示效果的同時,還要保持眼鏡的輕便簡易設計,這對AR光學技術再次提出挑戰。

所幸的是,在AR眼鏡長期以來更輕便、更清晰的顯示需求挑戰下,AR光學已形成豐富多元的發展路線,無論是傳統birdbath,或是細分的幾何光波導、衍射光波導等技術上都有許多的廠商在積極地去做研發與布局,以尋找到最佳的光學路線。

以光博會上的光波導廠商為例,LEDinside觀察到,光波導廠商除了在不同技術路徑上持續深耕,也愈發重視消費者體驗,並將重點轉向整體解決方案。相比過去主要在FoV(視場角)或光效上的競爭,如今廠商更強調全彩表現、成像均勻性以及消除彩虹紋等與用戶體驗密切相關的特性。

TrendForce集邦咨詢分析師認為這樣的趨勢可能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受限於現階段光機規格,光波導優勢難以完全展現;二是信息顯示與觀影需求的兩極化,使廠商的研發方向趨於一致,導致產品差異性減少。

例如谷東科技、立訊精密等企業展示最先進的PVG光波導技術(偏振體全息光波導),這是一種在VHG(體全息光柵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型體全息光柵技術,不僅繼承了VHG的高效率、低成本等優勢,還通過其獨特的各向異性結構和偏振特性,在視場範圍、光學耦合效率、圖像均勻性等方面實現了顯著提升。

谷東科技在展會展示的PVG光波導技術,采用全息光刻工藝打造,光效上提升300%,透過率超90%,獨特光柵設計徹底消除彩虹紋效應,技術可適配樹脂、玻璃等多種晶圓基底,且單片波導成本降至10-30美元,成本直降80%。


PVG光波導顯示效果(圖片來源:谷東智能)

另一方面,廠商也開始展示通過不同基材與制程實現高質量成像的可能性,以應對光學技術發展路徑尚不明朗的局面。

在基材方面,碳化矽憑借高折射率、低損耗特性,成為性能比玻璃、塑膠更好的光波導主流材料。科技大廠Meta更是率先發布了采用碳化矽光波導材料的AR眼鏡Orion,激發了行業對於碳化矽的關注。

例如本次展會上,廣納四維帶來了碳化矽全彩刻蝕波導、碳化矽刻蝕的全貼合光波導等多款采用碳化矽刻蝕工藝產品;歌爾光學首發碳化矽刻蝕全彩衍射光波導,采用全貼合技術消除鏡片間空氣層,僅有0.65mm厚、3.5g重,在30° FOV可視範圍內畫面顏色均勻且無彩虹紋。


廣納四維光波導產品

除此之外,面對成本導向的市場,廠商推出多種降本方案,例如“一光機對兩鏡片”的一拖二系統,或混合制程以避免昂貴的光罩開立費用。總體而言,光波導廠商已走出單打獨鬥階段,轉而加強與上下遊的合作,致力於為消費者帶來更優質的選擇與體驗。


LCoS+PVG光波導一拖二解決方案(圖片來源:谷東智能)

趨勢4 :
LEDoS全彩化繼續,三色合光、單片全彩雙線發展

LEDoS(Micro LED)因其在體積、能效、亮度和像素密度上的極致優勢,被業界普遍視為最理想的AR微顯示技術。隨著更多元圖像與信息需在AR眼鏡上呈現,行業也一直在推動LEDoS技術的全彩化顯示。

而單片全彩則可能是LEDoS的終極形態,但全彩化、芯片小型化、成本控制等挑戰讓該技術方案發展進度較緩,因此三色合光成為了目前更多企業快速實現全彩技術效果的首選。

展會上,JBD、鴻石智能、諾視科技等企業正在實現體積更小、顯示效果更好等更高性能的X-Cube架構LEDoS顯示光機。

展會上,JBD在現場推出最新“蜂鳥Ⅱ”彩色光引擎,采用JBD全新0.1英寸LEDoS 微顯示屏與X-Cube架構, 實現了0.2立方厘米體積和0.5克的超輕重量,較前代均縮小了50 %,且顯示效果更好,功耗更低。


蜂鳥Ⅱ現場效果

鴻石智能也帶來了最新的全彩LEDoS光機極光耀影XC6,產品光機僅有0.35cc,具備超過250萬nits的合光亮度,在實現高亮度的同時,其效率達到8lm/w,具有更長的續航時間。

但這並不意味著單片全彩方案的研發已停滯,例如展會上鴻石智能還帶來了混合堆疊結構的單片全彩芯片AC3,樣品亮度達200萬nits。


鴻石智能單片全彩芯片產品AC3(圖片來源:鴻石智能)

鐳昱則展出基於量子點光刻技術(QDPR)技術實現的PowerMatch1單片全彩LEDoS顯示方案。


PowerMatch1(圖片來源:鐳昱Raysolve)

場外,此前也有消息透露,JBD的單片全彩LEDoS顯示屏將於今年第3季度開始量產。


鳳凰(Phoenix)系列(圖片來源:JBD)

趨勢5:
LCoS顯示技術關注度有所提升

近日,Meta正式發布了Meta Ran-Ban Glasses眼鏡,然而這款產品並未搭載市場熱度較高的OLEDoS或LEDoS技術,而是選擇了LCoS(矽基液晶)技術搭配陣列光波導的技術方案,以實現信息提示類為主的全彩產品。

或因Meta科技大廠所帶來的品牌影響效應,本次展會也有許多LCoS技術與相關產品方案展出。

例如,芯視元展示了LCoS顯示芯片、0.13 英寸LCoS 輕量化AR眼鏡、0.26 英寸LCoS微型投影方案;舜宇光學展示了0.13英寸、0.23英寸LCoS光引擎、ams OSRAM展示了一款QIDI Vida 智能運動眼鏡,采用LCoS(LED光源)光引擎以及雙目全彩衍射光波導;立訊精密展出0.33cc FLCoS光機等。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許多光學廠商在展示光波導技術的時候會選擇LCoS做為光機進行搭配,或也是以此展示自家技術與LCoS的適配性。


QIDI Vida智能運動眼鏡

但TrendForce集邦咨詢分析師認為,雖短期內LCoS技術將隨著Meta的采用而在市場中嶄露頭角。不過,OLEDoS憑借其成本優勢,在中國地區仍是市場主流;而單綠色LEDoS的提示類AR眼鏡的成長未來也將帶動LEDoS的技術滲透率提升。在多種微顯示技術路線的發展進步下,LCoS顯示技術的長期發展趨勢還有待觀察。

小結
從2025 光博會現場情況來看,無論是AR眼鏡市場整體情況,或是以光學組件、微顯示為代表的AR近眼顯示供應鏈都呈現出積極發展的態勢。

未來在更多AR眼鏡相關企業以及資本的積極投入下,AR眼鏡將繼續向著高清、高效、輕便、低成本、貼近用戶需求的方向前行,成為真正的下一代智能終端設備。

接下來,近眼顯示技術產業還將有哪些發展趨勢?這場會議將給出解答。

10月30日,TrendForce集邦咨詢旗下LEDinside、集邦Display將在深圳舉辦2025自發光顯示產業研討會,屆時,鴻石智能等企業以及集邦咨詢分析師將深入分析近眼顯示技術產業最新動向,與行業同仁共探行業未來。

TrendForce 2025 近眼顯示市場趨勢與技術分析
出刊日期: 2025年8月29日
語系: 中文 / 英文
格式: PDF
頁數: 126

TrendForce 2025 Micro LED 顯示與非顯示應用市場分析
出刊日期: 2025年5月29日/ 11月 30 日
語系: 中文 / 英文
格式: PDF
頁數:87

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關於LEDinside的細節,歡迎聯繫:

Global Contact: ShenZhen:  
Grace Li +886-2-8978-6488 ext 916
E-mail :
Graceli@trendforce.com
Perry Wang +86-755-82838931 ext.6800
E-mail : 
Perrywang@trendforce.cn
RSS RSS     print 列印     mail 分享     announcements 線上投稿        
【免責聲明】
1、「LEDinside」包含的內容和資訊是根據公開資料分析和演釋,該公開資料,屬可靠之來源搜集,但這些分析和資訊並未經獨立核實。本網站有權但無此義務,改善或更正在本網站的任何部分之錯誤或疏失。
2、任何在「LEDinside」上出現的資訊(包括但不限於公司資料、資訊、研究報告、產品價格等),力求但不保證資料的準確性,均只作為參考,您須對您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如有錯漏,請以各公司官方網站公佈為準。
【版權聲明】
「LEDinside」所刊原創內容之著作權屬於「LEDinside」網站所有,未經本站之同意或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轉載、散佈、引用、變更、播送或出版該內容之全部或局部,亦不得有其他任何違反本站著作權之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