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近日,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攜手高麗大學、韓國基礎科學研究院及中央大學的研究團隊宣布,開發出一種新型光激活化學電阻式氣體傳感技術,將導電型金屬有機框架材料(conductive Metal–Organic Framework(cMOF))與Micro LED結合,成功實現了在室溫下進行高靈敏度、低功耗的氣體檢測。
研究團隊表示,這項最新成果為新一代智能“電子鼻”(e-nose)傳感系統奠定了基礎。相關研究成果已在學術期刊《Nature》上發表。

超低功耗Micro LED氣體傳感器上方集成二維導電型金屬有機框架(cMOF)層的結構,該裝置同時可作為氣體傳感器和電子鼻(e-nose)使用。(圖片來源:Nature)
研究人員指出,導電型金屬有機框架(cMOF)因其結構多樣、孔隙豐富、化學性質可調及具備室溫導電性,被視為理想的化學電阻材料。然而,傳統cMOF氣體傳感器在靈敏度和可逆性方面仍存在限制。
針對上述難題,研究團隊采用逐層沈積(Layer-by-Layer)技術,將cMOF薄膜均勻沈積在Micro LED基板上,從而精確控制薄膜的厚度與結構。這種方法不僅改善了氣體吸附與反應效率,還使傳感器能夠在光照作用下實現快速、可逆的響應。
研究中使用了三種不同金屬(銅、鎳、鈷)構成的M₃HHTP₂ 型cMOF。其中,Cu₃HHTP₂ 因其穩定的導電性被用作主要感測層,而Ni₃HHTP₂和Co₃HHTP₂則作為催化層疊加在上方,以增強對特定氣體(如乙醇、三甲胺、氨氣和二氧化氮)的反應特性。這種多層結構經過精細優化,使傳感器在不同氣體環境中展現出可調的靈敏度與選擇性。
與此同時,研究團隊利用不同波長與強度的Micro LED光源進行光激活測試。藍光(455 nm)與紫外光(395 nm)被證實能有效激發cMOF內部的電荷轉移過程,產生電子-空穴對,從而提升氣體反應速率與檢測靈敏度。整個傳感系統的功耗僅為587微瓦,遠低於傳統氣體傳感器的能耗水平。

cMOF 氣體傳感器集成在Micro LED平台上(圖片來源:Nature)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人員還結合深度學習算法,利用卷積神經網絡(CNN)對傳感器陣列的實時響應信號進行模式識別與分類分析。系統能夠在數十秒內識別不同氣體,濃度預測準確率高達99.8%。這種將人工智能與光激活cMOF-μLED陣列相結合的方法,大幅提升了傳感系統的精度與響應速度。
研究團隊表示,該研究展示了cMOF與Micro LED融合的可行性,不僅為實現高性能、低功耗、多氣體識別的智能傳感器提供了新路徑,也為未來環境監測、工業安全及醫學檢測領域的氣體感測技術開辟了新的發展方向。
TrendForce 2025 Micro LED 顯示與非顯示應用市場分析
出刊日期: 2025年5月29日/ 11月 30 日
語系: 中文 / 英文
格式: PDF
頁數:87
|
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關於LEDinside的細節,歡迎聯繫: |
||
|
Global Contact: |
ShenZhen: |
|
|
Grace Li +886-2-8978-6488 ext 916 E-mail :Graceli@trendforce.com |
Perry Wang +86-755-82838931 ext.6800 E-mail : Perrywang@trendforce.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