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日電子:高功率LED封裝的發展方向—陶瓷封裝

隨著單位亮度不斷增加,LED在照明領域的應用愈來愈廣。為了持續增加LED的亮度,提高單顆磊晶片的面積以及使用功率勢不可免,但如此一來亦拌隨著高熱量的產生。

在陶瓷封裝尚未普及前,以Lumileds所提出的K1封裝形式,在1W(或以上)的led的領域己成為大家所熟知的產品。但是隨著市場對產品特性要求的提升,封裝廠仍不斷地改良自家產品。而利用薄膜平板陶瓷基板 (DPC Ceramic Substrate) ,或稱為陶瓷支架。再加上molding直接製作光學鏡片的陶瓷封裝方式的引進,使得高功率led封裝產品又多了一種選擇。然而這幾年的實際產品驗証,讓國際大廠不約而同地往陶瓷封裝這個方向靠攏,其中的原因值得仔細思考。

K1的最大優勢在於有個金屬反光杯的結構,使得LED磊晶片的背發光效率能充分應用。但是K1的結構中的材料間彼此熱膨脹係數差異較大,如塑膠與金屬,晶片與導線架等,在長期高功率的循環負載下,都可能使材料介面間產生間隙而使水氣進入。尤其在室外的照明應用上,使用環境更複雜,溫差,水氣外,還有環境污染所帶來的各種氣體,如硫..等,都使K1的信賴性遭遇更多挑戰。

而陶瓷封裝的設計重點,則是著眼於信賴性。利用陶瓷與金屬的高導熱性,將高功率所產生的熱迅速導出封裝體外。再加上陶瓷與金屬,或陶瓷與一次光學部份的高分子(硅膠)的熱膨脹係數差異較小,應此減少了材料間熱應力所產生的風險。此外,一次光學的硅膠是採用molding製程所製作,一體成型並覆蓋整個陶瓷基板,兼具光學及保護作用,使陶瓷封裝的信賴性遠高於K1。當然,陶瓷封裝採用的是薄膜平板陶瓷,對於磊晶片的背光只能靠平面金屬來反射,所以光的使用效率會比K1低一些,但由於陶瓷封裝的本體溫度較低,所以兩者的效應加總起來,兩者的整體發光效率差異並不明顯。

而實際在灯具的設計使用上,陶瓷封裝也有其優勢。圖一為1W的 K1及 3535陶瓷封裝實際外觀圖,明顯地可以比較出,陶瓷封裝的面積比K1小了3倍以上,這對於灯具中LED的排列上有了更大的彈性。



 
圖一 . K 1與3535陶瓷封裝的外觀尺寸比較
 

此外, 陶瓷封裝的高度較低,發光角度大,光色一致性優越,因此在同樣的系統板上,陶瓷封裝所製作的灯泡可以避免掉局部暗區的問題。

高功率芯片的單位電流較大,要充份發揮高功率芯片的光效,芯片與封裝用陶瓷基板的黏合利用共晶技術取代導熱銀膠,才能將芯片所產生的熱直接經由共晶結合面傳遞出去。共晶製程須要將芯片及陶瓷基板(或支架)同時置於 300oC左右一段時間才能使共晶合金介面充份形成。在這麼高溫的製程中,目前只有陶瓷封裝可以達成。K1或其他有塑膠支架的傳led封裝結構還無法使用共晶製程,因此未來更多高階芯片如果利用垂直或覆晶發光結構,陶瓷封裝將是最好的選擇。

共晶製程對溫度及時間的要求相當嚴格,程序耗時而煩複。因此如何自動化成為封裝廠最頭痛的課題。並日電子經過兩年的測試,已經在深圳廠區成功完成自動化共晶製程,目前陶瓷大功率產能在12KK/月,並日電子擁有強大的研發團隊,能獨立自主地研發關鍵生產設備,有能力在60天內擴大產能至100KK/月。

陶瓷封裝製程還有另一種應用-- COB封裝。一般COB封裝如圖二所示,芯片封裝的高度低於支架邊緣,因此側光的部份會被擋住,發光角度較小。如果利用陶瓷封裝結構,將多晶植於陶瓷基板,如圖三所示,不但可以取出側光,而且陶瓷也可以充份發揮散熱的功能。

並日所推出的5050尺寸,如圖四所示,就是4顆芯片和3顆芯片所組成的COB結構。除此之外,由於並日也建立了自主硅膠光學鏡片成型模具的製造能力,因此可以調整COB發光的發光角度,以符合不同照明須求。


 

高功率陶瓷封裝的灯珠,最適用於小體積,高亮度的照明應用。路灯照明,由於使用環境最嚴苛,已証實陶瓷封裝是最佳的選擇,這部份不再贅述。而平常我們常接觸的商用照明MR-16灯具,是陶瓷封裝LED最好的應用。並日電子所推出3535及 5050 兩種封裝尺寸,可供不同MR-16照明方案使用,如圖七所示,可用單顆5050或三顆3535做為灯源。利用最少的灯珠數,使二次光學透鏡更單純,也能減少LED照明時曡影的產生,如圖六所示。



 

LED陶瓷封裝的製程與傳統LED導線架的封裝製程及設備大多不相同,因此目前多由歐美各龍頭廠所供應,並日電子除了致力于生產優質的陶瓷大功率光源外,更獨力發展出關鍵製程的製造設備,使未來高階封裝製程不再受限於國外設備商手中,隨時根據市場需求擴大產能。並日電子將持續致力於高功率LED陶瓷封裝,並使陶瓷封裝成為高功率照明應用最佳的解決方案。

RSS RSS     print 列印     mail 分享     announcements 線上投稿        
【免責聲明】
1、「LEDinside」包含的內容和資訊是根據公開資料分析和演釋,該公開資料,屬可靠之來源搜集,但這些分析和資訊並未經獨立核實。本網站有權但無此義務,改善或更正在本網站的任何部分之錯誤或疏失。
2、任何在「LEDinside」上出現的資訊(包括但不限於公司資料、資訊、研究報告、產品價格等),力求但不保證資料的準確性,均只作為參考,您須對您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如有錯漏,請以各公司官方網站公佈為準。
3、「LEDinside」資訊服務基於"現況"及"現有"提供,網站的資訊和內容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
4、「LEDinside」尊重並保護所有使用用戶的個人隱私權,您註冊的用戶名、電子郵寄地址等個人資料,非經您親自許可或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會主動地洩露給協力廠商。
【版權聲明】
「LEDinside」所刊原創內容之著作權屬於「LEDinside」網站所有,未經本站之同意或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轉載、散佈、引用、變更、播送或出版該內容之全部或局部,亦不得有其他任何違反本站著作權之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