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產業之"廣東模式",發展要速度也要質量

今年以來,國內各地針對LED(日常節能照明設備)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頻頻頒佈,全國範圍內,以「千億產業」為LED發展目標的縣市級地區已增至數十個。與之相呼應的是,在中國LED產業第一大省——廣東,深圳2012年倒閉的LED生產企業已達80餘家,佛山有將近一成的企業倒閉,東莞、中山等地的企業也深陷危機之中……

雖然深陷「LED企業倒閉潮」,但深圳市LED協會表示,「這是市場的選擇,並不是產業危機,LED市場的前途依然光明。」

爆炸式增長

LED的快速增長並非這兩年才開始。早在2009年,為了擴大內需,科技部推出「十城萬盞」 半導體照明應用示範城市方案,計劃以北京、上海、深圳、武漢等21個城市的公共照明為載體,大力推動LED產業。

自此,LED產業發展走上了坦途,政策補貼一項接一項,從上游設備到下游應用採購一應俱全。LED產業也從半導體行業的一個分支型小產業,一躍成為許多地方的重點培養或支柱型產業。

LED產業高企的行業利潤、易於接受的行業門檻和不斷向好的政策指導,不僅帶來了大批的「淘金者」,而且也帶來了LED產業的亂象。

「前三年,LED行業的利潤可以達到20%~30%,但後來因為政策利好、行業門檻低,很多其他行業的企業一窩蜂湧進這個市場,現在,LED行業的利潤只有5~10個百分點了。」深圳市某LED企業經理表示。

根據廣東省科技廳發佈的數據,2012年,廣東省LED企業規模已經達到4028家,這比2009年底的全國總規模還要多出1000家。在全國範圍內,這個數字已經飆升至6000多家。

大量資金進入LED產業,已經帶來了LED產品的價格大幅下跌,兩年前1瓦的LED芯片價格大概是3美元,但現在已經降到了不到1美元。微薄的利潤使得大量跟風而至的LED企業瀕臨倒閉,LED產業似乎正開始步光伏產業的後塵。

政策紅利易「揠苗助長」

「現在的LED市場,出現的是『結構性產能過剩』,這是中國市場發展的正常現象。」深圳市LED協會回覆記者採訪說,「前兩年各地競相出台的 LED 投資規劃和在建項目,的確遠超出市場的實際需求。主要體現在下游應用、分裝、配套等領域,這些領域的產能的確出現了過剩的狀況,這是需要調整的,但這並不意味著LED產業已經陷入發展困局。」

其實,國內的LED產業之所以出現「光伏擔憂」,並非產業自身存在陷阱,而是因為國內政策主導下的產業發展,往往都容易出現「一窩蜂」搶佔政策紅利,但卻忽略市場選擇的狀況。

「LED和光伏有著本質上的不同。」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半導體照明實驗室副主任錢可元認為,隨著技術發展,LED燈泡使用起來可以省一半的電,老百姓都會用;而光伏發電不管怎麼宣傳、引導,其電價都比普通電價貴一倍。

「可以說,光伏是非市場化產業,而LED是市場化產業。光伏已沒有可利用的價值,LED是大家必然要用的。」他說。

如錢可元所言,LED在照明普及上有著得天獨厚的日用品市場優勢。據最新的市場數據顯示,美國LED燈泡的零售價格已降至8美元,而節能螢光燈的價格約為5美元,這一差價必然帶來消費者消費習慣的改變。

「企業求快不求質,是典型的『中國式』發展路線,研發資金都還沒有投下去,就希望有一個成果。最後造成技術、市場兩頭在外。」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戴星翼對本刊記者表示,引發這種問題深層次的原因,就是國家在行業補貼、研發投入方面理念不當。

實際上,LED產業作為廣東省戰略新興產業的三大支柱之一,早就開始實行市場化的政策扶持戰略。不同於政策紅利驅使下的產業發展路線圖,廣東省雖然一直重點關注LED產業的發展,但是卻更傾向於「市場之手」的調控。

貼近市場的「廣東模式」

仔細研究廣東省多年來關於LED產業的政策制定,也可一窺其LED產業領跑全國的路徑。

早在2005年,國家曾試圖在LED產業鏈上游進行技術攻關,但大規模投資的效果並不明顯。根據高工LED(專門從事LED產業研究的傳媒機構)2010年的數據,整個LED產業鏈的利潤分配中,LED上游外延芯片僅佔14%,下游應用高達52%,LED下游的生產活動對整體產業鏈拉動性最強。

在這種市場前提下,廣東省在2009年發佈了《廣東省LED產業技術路線圖》,鎖定了LED照明、封裝市場的應用端。2010年,全省又推廣應用LED路燈20萬盞,大大刺激了應用端的產品需求。

雖然有了市場,但LED路燈項目具有初始投資大、運行期投入少的特點,需要在生產企業、客戶和金融機構間建立不同於傳統照明的價值分配模式和傳遞機制。此時,市場催生了「合同能源管理+供應鏈+金融」 的新商業模式。

政府創造的龐大市場空間及全新的商業模式給業界帶來了關於LED產業成長的穩定預期,隨著投資熱情傳遞至產業鏈上游,各地方政府紛紛對從國外購置的MOCVD設備提供補貼,但創新鏈薄弱、價值鏈流失的問題開始凸顯。

彼時,廣東省又出台了LED「標竿體系」, 同時設立LED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每年花4.5億用於突破核心技術、開展應用示範、建設創新平台和引進培育創新人才。這些政策的出台,使得LED產業開始尋求產品核心技術突破和關鍵設備國產化。

總之,廣東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的路徑是通過市場拉動、向上游延伸、供應渠道新建、產業標準建設等方式來塑造產業鏈,通過產業技術研究院建設和科研立項來增厚創新鏈,通過商業模式創新和技術創新來提升價值鏈。

在這種思路下,不難解釋為何廣東LED發展迅猛,同時也不斷有企業被淘汰——那些處於技術低端的企業,要麼被市場「倒逼」轉型,要麼則沉入市場的茫茫大海之中。

引導政策仍需完善

雖然廣東的LED產業走出了特有的發展模式,不僅在技術攻關上取得了發展優勢,也成為國內LED產業的發展標竿。然而,國際上,中國LED產業仍然無法取得核心技術。

數據顯示,截止到2011年底,中國LED專利數量已經達到8.1萬件,佔全球LED專利總量的30%,申請量已超過美國僅次於日本,列世界第二位。但這些LED專利項目,存在著嚴重的結構不均衡狀況——實用型專利和外觀專利設計的比重較大,發明型專利的比重較小。

「LED知識產權問題關係到整個LED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而國外企業已編織了一張嚴密的知識產權網絡,國內LED產業發展受到嚴重制約。」錢可元說。

在國際領域,日本的日亞化學公司、豐田合成公司、美國科銳公司、飛利浦公司及德國的歐司朗公司這5大LED跨國公司,通過向多個國家申請專利,不斷完善設計並進行後續申請的方式,壟斷了國際市場上LED核心技術的知識產權。

而在中國,這些公司有超過一半的核心專利都獲得了授權,這對於國內後來發展的LED企業形成了技術制約,導致企業發展相對被動,產品發展同質化現象日益嚴重。

「LED知識產權問題將形成長期潛在的貿易摩擦風險,在這一點上,政府引導相對是缺失的。如果要大力扶持高端產品的發展,可能不單單要從產業增長規模的角度去考慮政策制定,更要從理念引導、國際遊戲規則的引導上下功夫。」錢可元表示,雖然廣東是最有希望在這方面尋得突破的地方,但由於沿海向內陸LED產業轉移尚未形成規模,而且還無法在產業發展鏈條上形成功能性分佈,導致廣東省的LED企業面臨成本不斷上漲的局面。雖然這是現在企業普遍面臨的問題,但這種問題在需要技術突破的企業中尤其明顯。

「這不同於內地發展起來的企業,他們往往把研發部門放在了廣東,以尋求合理成本下的高技術回報,廣東企業正在為新型城鎮化過程中面臨的一系列問題買單。」他說。

深圳市LED協會也對錢可元的觀點表示認同,「並不是我們發展好就肯定不存在問題,我們的市場、政策也在不斷完善的過程中,市場的信息傳遞到政府,需要一定的時間,而政府的反饋表現於市場,也需要時間的驗證。」(責任編輯:紫荊)

RSS RSS     print 列印     mail 分享     announcements 線上投稿        
【免責聲明】
1、「LEDinside」包含的內容和資訊是根據公開資料分析和演釋,該公開資料,屬可靠之來源搜集,但這些分析和資訊並未經獨立核實。本網站有權但無此義務,改善或更正在本網站的任何部分之錯誤或疏失。
2、任何在「LEDinside」上出現的資訊(包括但不限於公司資料、資訊、研究報告、產品價格等),力求但不保證資料的準確性,均只作為參考,您須對您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如有錯漏,請以各公司官方網站公佈為準。
【版權聲明】
「LEDinside」所刊原創內容之著作權屬於「LEDinside」網站所有,未經本站之同意或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轉載、散佈、引用、變更、播送或出版該內容之全部或局部,亦不得有其他任何違反本站著作權之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