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馬成功點亮7英寸Micro LED車載標準品

7月9日,天馬微電子宣布成功點亮7英寸Micro LED車載標準品。


圖片來源:天馬微電子

據悉,該產品基於TFT基玻璃背板與Micro LED像素技術打造,具有61%的高透光率,且亮度高達1700nits,色域NTSC>120%,對比度達100萬:1,以及微秒級的響應速度,適配車載顯示應用環境,解決傳統車載屏遮擋視線問題,駕駛員可透過屏幕查看路況,同步獲取導航等信息。

此外,產品還支持模塊化設計,能夠橫縱向自由拼接,適配HUD擡頭顯示、中控屏等單屏場景,及全景HUD系統等多屏組合需求。展望未來,該產品還將加速Micro LED在車載、透明顯示等高端市場的應用。

天馬表示,本次點亮新品是公司在Micro LED領域技術積累的成果,代表著其G3.5 Micro LED產線已實現全制程貫通,攻克背板驅動、巨量轉移、檢測修覆等核心技術,實現芯片、封裝、模組等全制程閉環,產能可快速爬坡。

資料顯示,天馬於2017年啟動Micro LED技術布局,並在廈門專門設立 Micro LED研究院。

憑借在面板領域的行業優勢,天馬采用玻璃基LTPS技術路線,推進 Micro LED相關應用的開發工作。其技術布局覆蓋公共信息顯示(PID)、車載顯示、透明顯示、穿戴設備及AR等多個領域,其中PID、車載顯示與透明顯示為重點發展方向。

2024年12月,天馬投資11億元建設的G3.5代Micro LED生產線實現全制程貫通。項目建設過程中,天馬聯合供應鏈上下遊企業共同開發了30余款關鍵量產設備及材料,以自主核心技術為驅動,達成了產線的順利貫通。

2025上半年,Micro LED車用顯示發展進度如何?
近年Micro LED技術逐漸往汽車市場滲透,其中在車用照明領域,Micro LED已應用於多個高端量產車型當中。

例如,今年6月發布全新奧迪Q3,配備Micro LED頭燈,由25600顆Micro LED燈珠組成。此外,保時捷卡宴、蔚來ET9、大眾途觀L Pro以及途銳頂配版等車型均已配備Micro LED車燈。Micro LED車燈的應用為這些車型帶來更安全與更智能的車用照明。

相較車用照明應用,Micro LED在車載顯示領域的應用發展則稍顯緩慢,車企更為青睞成熟的LCD、OLED技術方案,對於尚在發展的Micro LED則仍處計劃導入的狀態當中,具體量產車型應用案例較少。

但隨著汽車行業持續往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發展,具有Micro LED技術高亮、高對比、透明、可彎曲等特性,有望在未來車載顯示領域中得到更多車企的青睞。

因此,盡管終端市場應用需求較少,但LED、面板企業目前仍在積極研發Micro LED車載顯示技術。

今年以來的多個展會上,天馬、京東方、群創、友達、TCL華星等面板廠商紛紛展示最新Micro LED車載顯示應用方案,其應用範圍包括擡頭顯示、中控顯示、全景天幕、車窗等,展現了Micro LED技術在車載顯示領域的多用途特點。

根據 《TrendForce 2025全球車用LED市場-照明與顯示產品趨勢》報告分析顯示,未來Micro LED車用顯示需求將有望提升。考量駕駛需求,運用具備高亮度、高對比、廣色域、反應速度快等特點的Micro LED 技術,融入異型、曲面、可撓式、觸覺反饋等智慧座艙一體化車用顯示器解決方案,可全面升級駕駛的使用體驗。

未來,透過車廠、系統整合廠商、面板、驅動 IC、Micro LED 廠商緊密合作,Micro LED技術將開創次世代車用顯示市場新局面。

TrendForce 2025 全球車用 LED 市場- 照明與顯示產品趨勢
出刊時間:
1. PDF (162頁)- 2025年6月30日
2. EXCEL- 2025年6月30日、2025年12月31日
語言: 繁體中文 / 英文

TrendForce 2025 Micro LED 顯示與非顯示應用市場分析
出刊日期: 2025年5月29日/ 11月 30 日
語系: 中文 / 英文
格式: PDF
頁數:87

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關於LEDinside的細節,歡迎聯繫:

Global Contact: ShenZhen:  
Grace Li +886-2-8978-6488 ext 916
E-mail :
Graceli@trendforce.com
Perry Wang +86-755-82838931 ext.6800
E-mail : 
Perrywang@trendforce.cn
RSS RSS     print 列印     mail 分享     announcements 線上投稿        
【免責聲明】
1、「LEDinside」包含的內容和資訊是根據公開資料分析和演釋,該公開資料,屬可靠之來源搜集,但這些分析和資訊並未經獨立核實。本網站有權但無此義務,改善或更正在本網站的任何部分之錯誤或疏失。
2、任何在「LEDinside」上出現的資訊(包括但不限於公司資料、資訊、研究報告、產品價格等),力求但不保證資料的準確性,均只作為參考,您須對您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如有錯漏,請以各公司官方網站公佈為準。
【版權聲明】
「LEDinside」所刊原創內容之著作權屬於「LEDinside」網站所有,未經本站之同意或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轉載、散佈、引用、變更、播送或出版該內容之全部或局部,亦不得有其他任何違反本站著作權之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