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一篇報告看懂顯示4大細分板塊動向

7月3日,TrendForce集邦諮詢資深研究副總經理邱宇彬先生,受邀出席了2024中國(上海)國際顯示產業高峰論壇(簡稱2024 DIC FORUM),本次論壇邱宇彬先生以《四大顯示領域的起、承、轉、合》為主題發表了演講。具體內容如下:


圖片來源:DIC

過去一年科技業的聚光燈幾乎都打在了AI這個議題身上,但若仔細審視顯示行業發展,事實上在技術開發與應用多元的發展上也不惶多讓。

TrendForce集邦諮詢就以起、承、轉、合的概念結合產業四大領域的發展,共同來檢視顯示產業的未來。


「起」意味著起飛,指的則是頭戴裝置的興起將引爆近眼顯示的需求。

TrendForce集邦諮詢目前將頭戴裝置分成兩大類,其中VR/MR裝置以沉浸體驗為主,並逐漸從娛樂休閒的用途擴大至生產力工具中。

而強調透明穿透的AR裝置則以輔助功能為主。在元宇宙應用日益多元以及AI功能更加完善的輔助之下,預估2030年整體XR頭戴裝置的出貨量將達到6,000萬台,並同步醞釀出更多近眼顯示屏的需求。

在許多近眼顯示技術中,OLEDoS在Apple Vision Pro的採用後成為市場在近眼顯示屏中高度關注的技術,除了日、韓廠商踴躍佈局外,國內也有包括視涯、BOE等廠商積極投資。目前3,000 PPI幾乎已成為此技術的入門規格,有效提升使用者在XR裝置的體驗效果。

LEDoS目前的發展關鍵之一在於全彩化的技術突破,市場上大致傾向兩大技術路線,其一為透過量子點材料進行色轉換(QDCC),主要投入廠商包括Saphlux、Mojo等廠商,其二則採晶片垂直堆疊結構,以JBD、Sundiode等廠商為代表。一旦全彩化技術有所突破,LEDoS在近眼顯示技術的競爭力將會大幅提升。

一般人或許比較難把LCD這個成熟的技術跟新興的近眼顯示應用程式連結在一起。然而,LCD也因為其複雜系統,透過各零組件的最佳化反而讓其規格還有相當大的提升空間,進而滿足近眼顯示的需要。

舉例來說,液晶材料的改良能提高反應速度,進而降低暈眩等不適感;LTPO等背板技術的升級能有效提高PPI的極限;即使是背光這個過去被視為LCD跟其他顯示技術競爭時略顯累贅的架構,也能透過雷射光源的導入,大幅提升光利用率表現。國內大廠BOE在LCD用於近眼顯示領域就投入了相當多的開發資源,也將引領LCD技術開創在頭戴應用領域的新局。

以VR/MR裝置來說,當前主流市場無疑是由性價比最佳的LCD技術所把持,隨著OLEDoS的供應增加成本下滑,該技術也將在未來VR/MR的高端取得顯著的競爭優勢。

在AR部分的近眼顯示技術則呈現LBS、LCoS等多種技術百家爭鳴的局面,OLEDoS搭配BirthBath光學結構作為目前市場主流,也讓OLEDoS成為少數橫跨VR/MR與AR兩大領域的顯示技術。

LEDoS擁有體積小且亮度高的優勢,與AR產品需求高度匹配的前提下,未來將成為極具發展潛力的技術。


「承」代表承接,意味著中大尺寸OLED的應用焦點將逐漸由TV轉向Monitor。

OLED技術在TV近年來發展已經有些顯露疲態,滲透率在3~4%間徘徊難以突破。

推究背後原因,除了有限的供給導致面板難以跟上LCD外,例如Sony等品牌將偏好由OLED轉換至Mini LED背光也導致需求基礎穩固性不足。除此之外,聚焦8.5代生產也讓OLED在TV尺寸對應上的彈性略顯不足。

相對於TV市場的低迷,OLED技術在Monitor卻反而成為這兩年品牌佈局高端品項不可獲缺的品項。

根據TrendForce集邦諮詢的調查,2023年全球OLED Monitor的出貨僅有50萬台,但預期2024年將一口氣攀升至140萬台以上,不僅是鎖定消費型市場的Samsung、LGE、Asus等品牌積極佈局,以商用市場為核心的Dell也同樣積極加入。

在高端市場缺乏競爭技術的前提下,預估OLED Monitor的出貨將持續處於成長期,並於2027年達到近500萬台出貨的市場規模。 

同一時間OLED筆記本是否也將複製Monitor的成長軌跡呢? TrendForce集邦諮詢認為最佳時機還有待兩個指標的滿足。

第一,Apple的採用仍是帶動品牌轉換與終端市場需求刺激的關鍵環節,雖然採用OLED的iPad已經在今年稍早推出,但涉及更大尺寸的MacBook仍須等待8世代OLED產線完成後, 2026年下半年才會正式啟動OLED的導入。

另外,OLED要廣泛用於筆記本仍有技術成熟度待克服的問題。目前OLED技術在串聯結構、Oxide背板、無光罩蒸鍍、藍色磷光材料等諸多環節上都有豐富的技術開發,這些技術的成熟也等同提供OLED在滲透筆記本市場更充分的條件。

目前OLED筆記本的主要佈局仍以Samsung等資源連結完整的品牌為主,包括HP、Lenovo等市場龍頭在OLED的佈局仍在萌芽階段。

在上述品牌引導與技術突破達到滿足點後,TrendForce集邦諮詢預估自2026年開始,OLED筆記本的出貨將進入高速增長期,並於2027年超越1,000萬台以上的出貨規模。


「轉」的內涵是轉變,呈現的是LCD TV產能從過去食之無味到未來可能奇貨可居的過程。

在2020年時,京東方、華星以及惠科這全球前三大面板廠合計的市佔分額僅有44%。而後幾年隨著同業關廠以及業界持續的整併,預估到2025年三大廠合計的市佔率將大幅攀升至66%。

賣方產業的集中也代表著話語權以及對整體供應鏈影響力上的提升。

LCD TV產業不僅供給集中度提升,超大尺寸的需求同樣的持續攀高。目前75吋以上產品已成為市場新寵兒以及品牌推升市佔版圖的利器。

以85/86吋為例,產品的需求從2022年的2.8M暴增至今年的6.2M。 98/100吋等尺寸今年的需求也機會都較去年翻倍。尺寸放大的趨勢不僅沒有停頓下來,更是包含國內TCL、Hisense等品牌擴大終端影響力的關鍵產品。

整體來說,在Sharp關閉堺10代線的生產後,預估2025年LCD TV的產能將較今年減少2%,約當是每個月70K的8.5代大板投入。產能減少的同時,雖然需求片數也跟著降低,但在超大尺寸方興​​未艾下,預估2025年對LCD TV的需求面積也將持續放大。

在這個趨勢底下,LCD TV產能很有機會成為各面板廠接下來擴大市場影響力與穩定獲利的重要資源。


「合」的精髓即合流,意味著MiP與COB兩大技術路線在良性競爭下,共同把LED顯示規模做大的市場機會。

目前小間距LED顯示屏市場的技術十分多元,其中MiP的優點在於可一次執行分選與混光作業,有效提升均勻性;而採覆晶晶片固晶在PCB或TFT背板上的COB,則有利於提高對比、消除摩爾紋、更容易達到HDR效果等優勢。

COB在2022年每月21,400平米的產能,在產業不斷的擴產之下,預估在2024年底將來到每月58,600平米的水平,透過規模經濟讓產品成本更具競爭力。而0404 MiP搭配BT板的結構,能搭配捲帶與傳統SMT設備生產,有利於廠商在不需要額外支本支出的前提下,降低產品升級所需的門坎。

在兩大技術的交織之下,TrendForce集邦諮詢預期LED顯示屏將走出商用市場,並朝向家庭劇院與虛擬拍攝應用領域加速滲透。 

根據TrendForce集邦諮詢預估,2024年整體LED顯示屏產值為83億美金,並於2027年達到107億,年複合成長率9%。相形之下,2024年間距在P2.5以下的小間距LED顯示屏產值為52億,並將在2027年達到74億的水平,12%的年複合成長率高於整體水平。若再聚焦間距在P 1.0以下的超小間距產品,在MiP與COB共同角逐下,產值將從今年的3.7億放大至2027年的11.5億,年複合成長率更是高達34%。

XR裝置的起飛帶動近眼顯示屏需求、Monitor開始承接TV在OLED中大尺寸滲透的市場機會、LCD TV產能在市場中戰略地位的轉變、以及MiP/COB技術合流共同做大LED顯示屏市場,都將為顯示產業創造更多的商機與價值。

 

TrendForce 2024 全球 LED 顯示屏市場展望與價格成本分析
出刊日期: 2023年9月28日
語言: 中文/英文
格式: PDF
頁數: 243頁

TrendForce 2024 Micro LED 市場趨勢與技術成本分析
出刊日期: 2024年05月31日 / 11月 30 日
語系: 中文 / 英文
格式: PDF
頁數: 160 頁 / 年

TrendForce 2024 Mini LED新型背光顯示趨勢分析
出刊日期: 2023 年 10 月 31 日
語言: 中文 / 英文
格式: PDF
頁數: 141頁

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關於LEDinside的細節,歡迎聯繫:

Global Contact: ShenZhen:  
Grace Li +886-2-8978-6488 ext 916
E-mail :
Graceli@trendforce.com
Perry Wang +86-755-82838931 ext.6800
E-mail : 
Perrywang@trendforce.cn
 
   
RSS RSS     print 列印     mail 分享     announcements 線上投稿        
【免責聲明】
1、「LEDinside」包含的內容和資訊是根據公開資料分析和演釋,該公開資料,屬可靠之來源搜集,但這些分析和資訊並未經獨立核實。本網站有權但無此義務,改善或更正在本網站的任何部分之錯誤或疏失。
2、任何在「LEDinside」上出現的資訊(包括但不限於公司資料、資訊、研究報告、產品價格等),力求但不保證資料的準確性,均只作為參考,您須對您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如有錯漏,請以各公司官方網站公佈為準。
3、「LEDinside」資訊服務基於"現況"及"現有"提供,網站的資訊和內容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
4、「LEDinside」尊重並保護所有使用用戶的個人隱私權,您註冊的用戶名、電子郵寄地址等個人資料,非經您親自許可或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會主動地洩露給協力廠商。
【版權聲明】
「LEDinside」所刊原創內容之著作權屬於「LEDinside」網站所有,未經本站之同意或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轉載、散佈、引用、變更、播送或出版該內容之全部或局部,亦不得有其他任何違反本站著作權之行為。